过去,它们是躺在各家公司不同部门里的一堆零散数据。今天,马云、李彦宏、陈年,这些互联网大佬们,试图让数据开口说话。也许有人踩到了水坑,也许有人挖到了金矿,但通往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大路上,每个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横幅:“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
掘金大数据
宛如一座大金矿,大数据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财富气息,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这样的互联网巨鳄,还是租用中关村一间办公室的80后创业青年,他们都试图从淘宝的每一单交易、凡客的每一条点评这样零碎的数据里,挖掘商业机会
淘宝首席商业智能官车品觉看上去并不像典型的技术男,他身形微胖,手上戴着一串佛珠,除了大数据,佛家偈语时常脱口而出。由于2012年7月上任的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集团)首席数据官陆兆禧极其低调,车品觉在某些时候成为了讲述阿里集团大数据战略的“布道师”。
在过去一年,大数据在阿里集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2年7月,阿里集团设立了首席数据官岗位(CDO),陆兆禧出任该职务,负责推进“数据分享平台”战略。随后在9月的网商大会期间,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从2013 年1月1日起,集团将重组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
阿里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数据“原产地”之一,由于掌握极具商业价值的大量真实交易数据,它也被视为是未来最有潜力成为中国领先大数据的企业之一。
尽管大数据已经是当下全球热门的互联网热词,但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中国,所谓大数据,更多指的还是那些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商业判断的数据,这其中,既包括比如QQ用户的年龄、性别,也包括大众点评网里用户对于全聚德烤鸭味道的评价,它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视频。
围绕着大数据生产、搜集、分析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在这个链条里,不仅有阿里集团、谷歌这样的大公司。随着互联网寡头数据的开放,一些提供数据整理、分析等服务的创业公司也正在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奔向这座金矿。
放在运营团队还是技术团队?
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那天,大量的数据就产生了。2003年前后,马云就说过“数据很重要,未来的世界是数据的世界”,这句话后来被反复强调。但真正做实大数据,则是近一两年的事情。
2010年底,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彭蕾找到当时还在支付宝部门工作的车品觉说,马云觉得该考虑下如何运营数据了。从此以后,车品觉就一直在做数据工作了。
目前,大淘宝系(包括淘宝、天猫和一淘网)的数据部门有100人左右,包括工程师(工程开发、数据开发)、数据产品经理、分析师(决策分析组、业务分析组、数据科学家)等。而一般的B2C电子商务公司数据中心也就20人左右。
在阿里集团,由汪海负责组织数据底层建设,相当于修建一条大数据的“高速公路”,而车品觉则扮演“赛车手”的角色,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提供可供业务部门看懂的数据产品。这两支队伍都由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数据官陆兆禧统领。
“要数据找品觉”,有时候彭蕾夜里凌晨1点看到数据报告,发现了其中的错误,早上6点半就给车品觉打电话指出来。车说,这种情况下,他“还敢不给力吗?!”后来,包括马云在内的领导逐渐习惯了经常看车品觉提供的数据产品。
车品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个企业如果真想要搞好大数据,大数据必须成为CEO直接领导的一级战略级部门。曾有很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询问车品觉,大数据部门该放在运营团队还是技术团队?一听到这个问题,车品觉就觉得“这些人没戏了”,问这些问题的公司其实并不怎么重视大数据战略。
如果数据部门要在结构庞杂的企业内部提高地位,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产品要刺激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直至促使他们对前端的业务环节作出调整。
这正是车品觉对手下的数据分析师的考核标准。每个月的最后一周,数据分析师都有一场考试。如果分析师的观点能在月度经营分析报告里出现,那就说明这个分析师的分析有价值。如果在报告提交给管理层讨论的时候,某个分析师的观点能改变业务部门领导的看法,那就得到3.75分。更进一步,如果分析师的观点能让公司领导接受,并最终促进了相关业务的调整,那就是4分。4分几乎就是一般数据分析师能得到的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