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业掘金“大数据”

始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电影产业。为了取得更好票房,获得更高收益,互联网公司、院线、电影制作公司甚至是通讯公司都开始了“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近日,谷歌公司透露,他们可以预测电影上映前两周的票房成绩,其准确率高达90%。这一预测成绩让电影业为之振奋。百度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说:“百度也尝试过预测票房,但是效果不佳。不过,百度仍然在花大精力挖掘大数据。”

目前,大数据已在剧本、导演、演员的选择,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开始应用。特别是在电影营销过程中,一些利用大数据推广营销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对大数据的研究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AMC院线董事叶宁告诉记者:“万达现在排片特别是首日排片就是基于大数据,而且非常精准。”中国移动手机视频基地总经理王斌也表示,中移动对大数据的研究和投入也是成倍增长。

乐视影业总裁张昭称,他最近向国家电影局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由国家出面建立电影行业的公共数据库。否则一旦电影行业“大数据”变成了仅B2B之间的资源,则非常危险。

潜在危险之一可能体现电影内容的生产是否也依赖于大数据。美国也有一些电影界人士反对电影创作运用大数据。不过,美国NetFlix网站运用大数据投拍《纸牌屋》大获成功后,国内影视行业已经蠢蠢欲动。

“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到这种状态:基于大数据,然后按模块化生产;制作的电影越粗制滥造,观众越叫好。”搜狐副总裁、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刘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