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不是我们的未来

谁将拥有和创造未来呢?从目前的潮流和大趋势看,大数据是个不容置疑的答案。大数据又是什么呢?所谓大数据(Big Data),就是大量的数据;它的反义词小数据(Small Data)的定义也同样简单,即很少的数据。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就成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各种设备的数据传感器,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些概念都与大数据有关。擅于发明各种科技名词的中国IT评论人对什么是大数据,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说法,这往往让门外汉如坠云里雾中。
 
大数据被认为是重新发现和认知这个世界的新型分析工具,通过收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乃至思维模式都可能因之改变,以往因受限于工具而采用的抽样调查、再对有限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也需要革新。既有方式的颠覆而新的规则尚未建立,世界也总要为此付出些代价。比如隐私将比以前更为暴露。这是否是人们乐见的?大数据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比如,早期的亚马逊已经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算法,经过分析并将不同的书单按用户的社交网络进行推送,带来更多的购买人群,这就是“大数据”的应用。沃尔玛也在很早以前就通过对于收集和分析采购和销售等数据,从而建立起了规模庞大遍及全球的沃尔玛帝国,这也是“大数据”的应用。
 
预测是大数据最大的用途之一。它不仅可以像亚马逊做的那样,为用户推动信息。 它也可以预测机票酒店价格走势,为旅游者节省经费;能预测交通拥堵情况,帮助人们选择更好的时段和路线节省出行时间。甚至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开发的算法,可以在平均误差仅为20米内精确预测人们在一天内将要去哪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颠覆人们现有的做事逻辑。以往一般都是先想好目的,再去获取相应的信息;而到了“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就变成了先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遇到问题时从这海量信息中去“挖掘”解决方案。这两者的区别就像普通相机与光场相机的区别,光场相机可以在拍摄完照片之后再对焦,实现记录了拍照时的所有光线数据,具体要生成什么样的照片完全由拍摄者来掌握,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变成摄影大师了,完全没有了普通相机生成照片的不可预期性。
 
但这种变革也势必带来动荡。以上问为例,首先我们的摄影大师失业了,经济金融等分析师的工作也变得岌岌可危。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质量特性的确会越来越“脑残化”:因为它强调数据量的多和杂,而非小数据时代的少而精;分析数据时放弃因果关系,而强调相关关系;它放弃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只需知其然(是什么)就可以了。各大网站纷纷推荐给你电影“中国合伙人”,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很好看的原因,而是因为点击人数最多和有朋友推荐,完全脱离了真正的推荐的初衷。这只是“大数据”可能导致的变化中的一个,对隐私的侵害无可避免成为大数据这把双刃剑最明显的负面作用。大量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依靠累积和评估消费者数据为生,它们从消费者那里挖掘了“免费的”信息,却不承认对信息的所有者做了些什么。
 
首先,用户的个人数据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其次也是个人的隐私问题。“大数据”颠覆了现有的法律对于个人隐私和权力的保护范畴。未来在个人数据采集与数据授权上,需要有新的法律和法规对于隐私和权力的保护。也就是是说,无论是哪家公司在采集和利用你的个人信息的时候有谁征求过你的意见,又有谁付给过你报酬呢?你的信息被某家公司采集,即使被告知了用于某个目的,但是采集用户数据时的目的与最后使用的目的往往不同,而且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基本用途,更多在于它的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在大数据信息收集和利用日益增长的链条上,增添了信息被收集者滥用或被黑客侵入而盗用的风险。以上种种,都为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摄像头、电脑和各种设备正在监视人们的一举一动。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资本论》上的章节正在上演着…网络公司在盘剥“农民阶级”(社交媒体用户),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如何陷入圈套,而对于保持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至关重要。普通人‘分享’信息,给网络精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但即使是这些精英,最终也将受到盘剥…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