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金所向往的那些“公家”单位,对她也有“歧视”。例如某博物馆的岗位,要求中文专业或者文秘专业。“我明明做得来,我新闻稿件写得很好,笔头比中文系学生好,为什么不能要我?”她说。
还有一家海口的小学招语文老师,要求有海口市户口,小金打电话过去,问外地户口能不能应聘,工作人员说不行。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出差,明确要求男生。“凭什么就把所有女生都排除掉?”她说。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小丁对这种歧视的感觉更加直观。她所在的专业,男生们上个学期就被订走了,去的都是响当当的好单位——供电局、国家电网……
但是女生们就没有这么走运了,“我们整个学院,除了家里有关系的,只有3个女生自己找到工作,全学院也就几个女生在飘着。”
让小丁气愤的是,一些大型国企在招聘时并不限制性别,“但只要有男生面试,不管成绩多差,都愿意要男生。有一个国企招聘,我们专业同学都投了简历,结果成绩挺好的进不了复试,班上一个挂科的男生居然进复试了。我们真的很受伤。”
“也许问题还是在我身上”
小金认为,自己就业耽误了,大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她在家闲待了一个寒假,一直在逃避现实,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间。
“等到回学校,不得不开始找工作时,已经是各单位招聘的尾声了。如果早点开始找工作,情况肯定比现在好多了,我连简历都是刚做好。目标也定得太晚,如果一开始就做老师,就不会错过好多教师招聘信息。”
小金说,其实自己是不敢去媒体工作。“我知道自己技术不好,剪片子、排版,都不熟练。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但我知道我不是金子。我也辅修过经济学,但是不敢去银行,我上了四年大学,但是什么都不懂,去了也是给银行添乱。”
像小金这样,将没找到工作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心态和能力的,并不在少数。扬州大学的小浦家在农村,工作至今没有着落,他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走进社会。原本准备考研,但并不宽裕的家庭条件让他打消了念头,“还有个弟弟在读书呢”。他的一位同学工作已经一换再换。“他父亲是个领导,他先是进了南京的一家国企。后来他父亲调到外省工作,他又换了那个省的一家国企。”
小浦说,自己并不嫉妒这个同学,“他的家庭背景永远是他的,不可能是我的。有很多和我一样‘背景’一般的同学不也找到了工作吗?也许问题还是在我身上”。
和小浦相比,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测量专业的小庄要淡定许多。来自成都的他,对待就业的态度和他那些当年一边躲地震、一边打麻将的四川老乡们一样。“计划赶不上变化,可能性还有很多。我学历不高,想要干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何况专科。”
小庄的坦然,让人怀疑没有找到工作的不是他,而是记者。“本来我们学校是不愁工作的,但大多数单位在北方,如果进工程局,就要到处跑,很辛苦,我不喜欢;在路局工作稳定但没啥意思,也不喜欢。”
5月,小庄听说成都铁路局也招人,于是去面试。“发现不合适,后来打算先签着,但是人家还不要了。就是这么不如意。家里有点关系也用不上了。靠自己吧,总之不可能饿饭。
VIA:南方周末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