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未来的问题:手机是外设还是核心计算设备?

随着智能手机的革新变得平庸,“智能手表”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下一代智能硬件,各大小厂商的产品也纷至沓来。你会发现,在已经曝光或面市的智能手表中,有三种不同的设计理念:

  • 作为智能手机的外设型产品,并不具备智能手机那样的计算能力和通讯模块,其代表正是掀起智能手表旋风的Pebble。
  • 与Pebble的理念截然相反,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讯模块,甚至包含各类传感器和对人体特征信息进行处理的芯片。我们此前报道过的inWatch就是这个思想下的产物。
  • 在二者之间选择了一条中庸之道——作为独立硬件,拥有自己的计算平台,但舍弃了通讯模块这样的功能。

这三种类型的厂商都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定义了智能手表。那么,智能手表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我将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在短期内,Pebble这样的外设型产品具有不错的市场。因为虽然如今智能手机的增速放缓,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它的计算能力,显示效果和市场规模和平台上的App数量都决定了智能手机依然是目前最适合主流人群使用的智能终端。而外设型手表的价值在于:首先,作为一个人体伴随的设备,它能够弥补手机难以收集身体信息的劣势;其次,在一些场景下,它能够减少人们“掏出手机”的动作。同时,这样外设型产品价格也相对低廉。当然,其劣势是在智能手机之外,它也近似于一个废品。

而独立智能终端型智能手表打一开始就是奔着未来去的。我并不是说目前这类产品没有市场,而是指其野心。他们希望智能手表成为未来人体的唯一智能计算中枢。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思路——在未来,人们将拥有多个可穿戴、植入或是内服式计算设备,它们有独立的传感器和一些特定功能的芯片,但需要一个统一的数据计算和整合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利用蓝牙耳机完成通话、收集和处理各种人体信息,还能够根据人体现状平衡和调节各类计算设备的工作状态。当然,如果你希望观看一些内容,也可以将它们投影到终端屏幕或是眼镜上。
 
这实际上和目前人们对手机作为一个I/O终端的遐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手机相比,一个24小时相伴的、轻便、防水的手环型产品显然更适合这些场景。

而对于第三种产品,我总觉得其定位有些模糊,它既不愿意作为一个外设型产品加入以手机为智能终端的生态圈,也缺乏成为下一个未来的魄力。与手机并行使用吗?我不认为未来人们在身体上需要携带两个功能高度重合的核心计算设备。
 
当然,以上的想法仅仅是对智能手表的畅想,但实际上我并不确定它一定会是为未来人体计算核心的最适合形态——Google Glass、植入式芯片等类型的设备都各有千秋。或者,也许在未来,它压根就不在人体之上,一切核心计算和数据存储都在云端完成,人体需要的只是各类传感器、芯片和显示终端罢了。
 
VIA:Pingwest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