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衡量不应教条的“数据化”

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是“量化”。恐怕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曾经以为所谓的“量化”就是一切数据化,数字越精确越好,便越能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

人们推崇“量化”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不论是员工的升迁还是加薪,都有赖公平、透明的制度为依据,我们知道在企业中,内部公平比外部公平更为重要。

既然要“公平”,要“透明”,量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于是便容易产生另一个极端,过分关注数据

量化

我们都知道管理者布置给员工的工作需要检查,员工不会做你希望的,员工只会做你检查的,这句话管理者们早已耳熟能详。于是工作项目布置下来,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重要的便是定期检查,这个动作在有些大型企业被称为“点检”。检查自然需要标准,要量化可衡量,一来员工知道管理者要的是什么,二来管理者也更容易操作。

因此,有些企业为了推行“规范化”管理,不惜花费很大的精力与成本将每一项工作都“数据化”,都“量化”。

如此他们心里就踏实了,他们认为工作被高效执行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是一位杰出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却经常提醒人们要防止“虚假的具体性危险”。

在德鲁克的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管理人员的责任是认真分析以下问题:与被衡量的现象相称的衡量尺度是什么。同时,他必须弄清楚:什么时候‘近似值’比似乎很确切的详细数字更为确切,什么时候一定的幅度比近似值更为确切。此外,他也必须搞清楚:‘更大’和‘更小’、‘更早’和‘更迟’、‘增加’和‘减少’也是定量的用语,而且常常比具体数字或一定的数字幅度更为确切,事实上更为严密。”

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者要认真分析,“与被衡量的现象相称的衡量尺度是什么。”

凡事都要讲个是否“相称”,否则再好的东西都无法发挥其效用。

数据化、量化不是说不对,做企业做管理当然要数据化,要量化,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在面对任何工作都要绝对的数据化,量化。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数据化”而“数据化”,不过是寻求自我的安慰罢了。有些工作成果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体现,反而用描述性的语言更利于呈现他的真实面,那就没必要非得往“数据化”上去套。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在企业中任何好的管理工具,任何好的管理技术如果与工作不相称,那么无论这个工具再好,技术再强大,在此时此地都是没有意义的。

VIA:商业评论网 作者:杨柳君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