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心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式设备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式设备吵得很热,我们争相帮助用户发掘一些以前未被发现的需求,也许某天回过头来发现,用户需要的最主要的需求,也许仅仅是“便于携带”而已,那就悲剧了。仅仅是绑一根皮筋就变成可穿戴了吗?当然不是。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式设备呢?

首先,电量要足,待机时间越长越好。

目前的可穿戴式设备如手环,待机时间是一周左右,而手表刚更短,一两天,至于Google Glass,只能用几个小时,这对于一款需要随身携带甚至还需要从身上拆卸下来的设备来说,太麻烦了。

NFC这种技术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几大硬件厂商都曾推动过它的发展,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NFC始终没有落地。就不吐槽自称待机99年的GEAK 魔戒了,不过,以魔戒为代表的带有NFC模块的可穿戴式设备却在“省电”这一功能上让人印象深刻,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99年甚至更长,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可穿戴式设备待机时间。

除了NFC外,无线充电也许是个可能的解决方式--电池不给力,那就一直充电。毕竟,无线充电技术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之前无线充电话题很热的时候有人推荐了一个手提包,当你把手机放进去它就自动充电,完全不会让用户有多余的动作,这种体验是需要被应用到可穿戴式设备上的。

最近在众募平台indiegogo上出现了一款名为Misfit Shine的设备,它号称待机6个月,由钮扣电池驱动,可能是它在节电上做了很多优化,但在性能上必然有所牺牲。另外,多天前有人为健忘的男士们打造了一款Remember Ring,平时靠体温充电,结婚纪念日到来的时候会发热,提醒日子到了,这个创意最大的亮点可能就在于它不需要充电,而根据第一热电效应又称塞贝克(Seeback)效应在技术上早就已经能够实现。由于可穿戴式设备能够与我们的身体近距离接触,因此只需要提升转化效率,同时降低能耗,它也许就能够足以供应一台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然,对于待机这个问题,谁都知道,但目前好像没有什么能拿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以前也曾有过靠衣服、鞋子的运动来驱动发电设备,但这些装置恐怕距离足够人性化、足够可靠和稳定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最好不去改变用户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习惯。

Google Glass对于我们这些天天戴眼镜的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对那些平常不需要眼镜的人来说就有点累赘了。手表也是一样,通过手机行业近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几乎已经完全将手表这一工具变成装饰和奢侈品(以及反腐工具)。再后来,我们习惯了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金属“砖头”,这是手机行业的成功,但却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之前做计步器都是一个小小的塑料方块,夹在衣服上或者塞进兜里。但当你给它加一个配适的腕带或者其他能够绑在身体上的东西,它似乎就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毕竟,戴一个手链、腕带让它的便携性上升一个量级,而且更贴合我们之前已经养成的使用习惯。但是,腕带和手环就应该是产品的理想形态吗?当然不是,我们已经离开手表手环好多年了。

另外,给一款手环或者手表每几天充一次电,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因为之前你可能有过每天为手机充电的习惯,但从没有过每天给手表充电的习惯,你要把它取下来,找到充电器,充完电还得记得戴上,这是对用户忍耐度极大的考验。我曾遇见一位仁兄,他说他戴一个手环已经四五个月了,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升,因为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佩戴这个手环超过三个月。然而细问之下,他的手环已经快两个月没充过电了。。。

我们研发可穿戴式设备的初衷不再是“增加一个机器设备”,而应该是“减少一个机器设备”。应该是减少某些操作而不是增加更复杂的操作,否则,它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更有效的工具。从人类主动去适应一个设备到设备配合人去完成一些人力不能及的事情,这是可穿戴式设备所面临着最大的机遇和挑战。

再次,成为身体的延伸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