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IBM在京召开IBM 2014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颠覆与创新:领跑新互联网时代》。会上,IBM中国首席技术官程静,对话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以及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董进,讨论大数据在金融、医疗以及重资产型企业重的利用及影响。专家指出大数据不是海市蜃楼,完全可以落地。
大数据与金融——曹远征:互联网应取代不确定性问题
曹远征表示,互联网金融是新的技术理念,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新的思考。互联网的处理模式从需求端出现,把草根的需求自动生成为产品。
大数据等技术让互联网金融取得的重要成就——是能够对概率分布进行准确、全面的运算。互联网产品成本低、渗透率高,也让金融进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
不过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曹远征看来,互联网金融正引发金融风险。从今年2月以来,互联网企业金融竞争加剧,也凸显了大规模提现给金融业带来的风险。
以往在选择去银行存款的时候,普通百姓往往会留好自己的饭钱,但随着互联网产品的推出,很多人把自己的饭钱也进行了理财。
存款一般有一定的期限,而对于银行来说最害怕的就是挤兑。像双十一这样的促销活动,往往同日就出现大量支付、大量提现,如此巨大的挤兑量如果发生在小型银行,很有可能导致快速倒闭。金融产品提现不应为T+0,至少需要一天的期限提前应对、安排。
曹远征认为,金融、互联网企业的界限在于——金融:处理不确定性;互联网:取代确定性问题。他为未来互联网企业指出两条路:1、打造支付系统。因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确定性的问题,也会带来客观的佣金收入。互联网公司的支付客户粘性高,因此有可能取代传统支付。2、金融企业需要遵守842协议;而核心问题在于,互联网产品是否产生利息,生息即为金融活动,而不生息则是支付活动。
大数据与医疗——让人回归原本的人还原真实数据
王杉院长表示,数据是重要资源——2013年,中国门诊就诊达到70多亿人次,而国内有1.2亿糖尿病病人、2亿高血压病人。不过虽然拥有大量的资源,但是却并没有很好的数据挖掘、分析。目前数据局限于20%的结构化数据,而剩下80%的非结构化重要数据,需要取决于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不是让人们用IT的方法生活,而是利用IT预测趋势让正常人回归自然。在医疗方面来说,移动医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在未来可以让医疗更为精准——想像习惯住在自己房间的病人,在医院与众多病友同屋休息,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很可能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导致医生判断偏差。
如何让病人回家去,改变医疗服务体系十分重要。而随着认知计算的出现,有一天人会回归原本的人,而不是机器的人。
大数据对重资产型企业的影响——节约物流成本提升风能效率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董进表示,随着社交、移动、互联网数据呈指数级上升,对每个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好“数据”这一自然资源十分重要。
以风能为例,由于风电会受到天气因素影响,有时候无法并网也就导致电力白白耗费,通过大数据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能源预测,能够减少浪费。在物流、快递、配送系统中,通过对近3000多辆物流车进行GPS数据采集,每个月就能获得12亿条数据,而通过大数据深度计算,物流企业能够降低15%的成本,在不改变物理配置的情况下,节省上千万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