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政府咋用数据?

广州黄埔区利用“三化”信息系统

大数据时代,如何从海量数据挖掘价值是项难题。由于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数据重复报送等问题,地方政府反而感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太少,患上了“数据饥渴综合征”。

数据可以怎么用?广州黄埔区通过深入开展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三化”改革),将居民健康指数、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治安隐患……一系列在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社会问题,梳理成一项项综合数据,进而决策,提升了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2013年,黄埔区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指标测评,居全市各区(县级市)第一。今年5月,市委书记万庆良到黄埔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指出黄埔的一大创新亮点,就是从大数据的角度,推动全区形成大综合、大服务、大管理的格局。

文/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李永伟 刘南

成效

“三化”信息系统运行至今,全区共收集居民服务需求7891件,已办结7753件,群众需求满足率达到98.3%,内容包括居住证办理、陪同居民做取环手术、老人退休证年审等,真正做到让幸福感在群众身边形成。

据统计,“三化”信息系统已登记各类纠纷和隐患78539宗,其中街道、社区化解77274宗,就地化解率98.4%,实现“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突出问题不出街道、老大难问题及时上报区处理”。

数据从哪儿来?

数据可以跑多远?

数据管理库,让基础信息不再“沉睡”

人的本身就是最大的数据来源。政府在抢占大数据管理制高点上,多以民生需求为切入点。但百姓反映的数据往往个人化、碎片化,也不容易找到重要信息点。这需要地方政府“两只手”工作,一方面,前方下沉力量,深入各家各户巡查;另一方面,后台整合数据,搭建各部门共享的大数据平台。

前方,黄埔区将全区9个街道59个社区划分为293个网格,整合出租屋管理、计生等各条线的编外聘用人员,共配备综合网格员334名、安全网格员117名、治安力量1660名等。建立数据规范采集、网格员上门核查和跨系统数据比对机制,确保接入系统的信息真实、准确。

后方,经过近三年的运行和升级,黄埔区搭建全区统一的数据录入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涵盖了一中心(分流中心)、三大库(社区资源库、网格事件库、决策信息库)、八大功能(网格基础信息、网格事件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党建工作、指挥中心、监督监察、绩效考评、社区服务)。

在前后方协同运作之下,目前,这个系统所获信息量惊人。截至目前,系统覆盖原黄埔90.95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的 47万人口,已登记门牌4.6万多个,房屋29万余间,企业近5000个,社会团体99个,党组织625个,汇集房屋、人口、企业、党员、党员工作室、事件等各类数据信息高达130多万条。

数据可以跑多远?

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共享没有“囧途”

这是发生在黄埔区的一件小事:黄埔街黄埔花园社区一名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小区路口公交站设置不合理,群众上公交车要走上花基,容易绊脚摔倒,特别是老人、残疾人上车极为不便。网格员立即将情况录入“三化”信息系统,在很短时间内,事件从街道“三化”办提交区“三化”办,再转交区交通局牵头,区建设局、区农业园林局、黄埔交警大队配合办理,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这件事可观察数据信息的流向。经过反映和挖掘后,能否流动到该去的地方是关键。打破了政府部门边界,推动部门和街道条块协同、无缝对接,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效能。

目前,黄埔区部门摸情况、要数据,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业务数据,从“开口问”转变为“上网找”。全区各部门、街道共开通账号1095个,包括区领导44个、职能部门131个、街道426个、网格1095个,基本实现用户需求全覆盖,及时交流事件处理意见,了解事件动态演进。

此外,在整合区内现有的各种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上,黄埔区“三化”信息系统全面对接省计生、市出租屋以及区工商、卫生等11个系统,其中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门户网站整合了区内10个部门20多项业务,形成满足各层次、各条线服务管理需求的综合性基础信息,有效打破条块分割、信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