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医疗:以互联网思维践行群众路线

南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政科科长叶纯坤表示,“第三方测评的结果会纳入对医院的整体考核中。同时,第三方做出来的调查结果,将反馈意见交给医院进行改进。”

“针对第三方机构和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医疗单位会认真查摆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譬如,如果便利程度满意度得分较低,或可以查找出窗口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窗口服务和就诊过程等待时间较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等问题;如果群众对医疗环境不够满意,查找出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温馨安全等方面也有待改善。”南海区卫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聘请第三方机构调查市民满意度,是南海卫生系统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收费管理等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医疗加强医患互动

6月11日晚上的南海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外都挤满了患者和家属。这个急诊室24小时内最高接诊量曾达到810人,最少也接近400人。但对于急诊科主任关医生来说,最大的压力并不在于繁重的工作量,而是要在没有历史诊断记录、没有拍片、没有化验单等依据的情况下,对情况危急的病人快速准确地作出病情判断,实施救治。

随着南海开始尝鲜大数据医疗,急诊科医生们这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4月底,“南海区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启用。该平台整合了南海区142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资源,包括3个区级医院、12个镇街级医院以及1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信息。市民只要持南海诊疗卡、佛山健康卡或国家居民健康卡到其中任意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门诊、住院、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分析、体检分析、计划免疫、疾病症状监测、社区门诊、慢病随访等医疗资源,就诊后第二天即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查询。

市民登录这一平台,能看到自己的就诊记录、用药情况、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等信息。而借助这些信息,急诊科医生则能更全面更快速了解患者的病史,帮助其判断病情。

通过平台上的数据收集,医生可以提供智慧医疗,具体应用在临床诊断、合理用药等方面。

大数据医疗时代,医生和患者的互动将更为频繁便捷,患者将享受到趋于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南海卫计局信息技术工程师潘逸辉介绍说,现在南海以家庭为单位,为社区每一个居民都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档案数据来自体检报告等,将输入到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

“未来市民到社区医院看病,医生通过这一平台,能快速了解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病患者,社区医院会将其纳入慢病管理系统,定期开展随访服务,跟踪其病情,为其提供医药治疗调理等服务,建立起良性的医患关系。”潘逸辉说。

引入专业组织力量调解医患纠纷

南海六家医院

引入“医务社工”

特色举措

医患有纠纷,专业医务社工会调解;病人付不起资料费,社工义工帮忙动员社会资源筹款;地贫、白血病、乳腺癌等病人,可向社工求助办理补贴,并且有了自己的病友互助组织;面对死亡,医务社工还开展临终关怀;在高压高强度下工作的医生护士,可参加社工们举办的医患关系沟通技巧讲座,学习做义工帮助病人。

在南海,医务社工已成为卫生系统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医患关系、帮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医护服务的重要力量。

从4年前南海“医务社工”项目在南海人民医院试点后,如今南海区已有6家医院有了专业医务社工进驻开展服务,遍布大沥、桂城、丹灶、罗村、西樵等镇街,初步建立了覆盖南海的“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社工服务架构。

把时间拨回到2011年9月,彼时,南海区卫生系统开地区之先河,由政府向第三方服务机构购买综合医疗社工服务,桂城政府“关爱基金”项目、南海卫计局、南海区人民医院共同筹集启动资金61万元,向广州启创社工服务中心购买医务社工服务项目,南海区人民医院作为试点,首次将专业社工服务引入医疗卫生系统。

试点以来,医务社工在南海人民医院开展了6个项目服务:“医路友爱”病友联结计划、“童心有依”儿科常驻计划、“医路凡星”义工发展计划、“德艺双馨”医护关爱计划、“医行社区”幸福社群计划、“怡养共助”个案关怀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