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

5月26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2楼黄果树厅举办了主题为“走进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论坛。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倪光南、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软件集团总经理李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BG中国区总工程师胡善勇、微软云计算中国区总监沈寓、太极计算机有限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与云服务战略业务本部市场渠道总监商永超、IDC高级副总裁特纳、副市长刘玉海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刘玉海:当前,贵阳市委、市政府围绕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城市大数据为平台,建设以政府数据交易为内部动力,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呼叫中心为切入点,建立大数据生态环境,力争将贵阳建为全国大数据中心。

倪光南:我们国家最早是在三中全会上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要对所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等就是否满足网络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安全可靠不是被评估对象的一种客观属性,而是他们在其应用场景中的市级使用效果。如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需要评估构成系统的重要部门。

特纳:我们需要做到五点才能保证数字化的转型:首先我们要执行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其二,这不能由一个人完全,我们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这不能在家里尝试,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整齐划一的劲往一处使。第三点,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有效谨慎的管理信息。第四点,这就是我说的教育的成本,或者叫适当地人才的成本的投入,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这样的成功转型。第五点,我们这么做是为了提高效率,来改善我们的业务流程。

李时:如果我们回头看IT行业在过去几十年技术的演进,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概每十年有一个大的演进,到服务器到互联网到“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尤其最近二三十年,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不论是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都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胡善勇:在这样极速膨胀的过程中大数据时代是必然的,大数据的未来还会更好更快,我们正处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结合是互联网提供的对人的量化的有机渠道。我们技术上解决结构、半结构,也就是文本数据,海量知识的数据和非常结构的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关键目标就是处理的快、准、广。

沈寓实: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不管是从技术还是从基础理论还是到商业发展模式还是到国家治理上,大的融合大的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数据的科学理论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一个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以中国为核心代表的崛起,一个就是新技术的革命,就是以IT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这两个趋势的特点就是要重新制订规则,有一个交汇点就是中国的信息产业。

商永超:政务大数据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数据的整合。第二个就是采集和分析。第三就是传统的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第四是对大数据的获取,对政务大数据的开放,政府部门应该是针对数据进行分类,只要不涉及公民隐私的不涉及国家安全的不应该放在那里不用,应该开放出来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