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开放催生新兴业态。信息资源要素的投入有助于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的革新和创造,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势必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业态。公共信息资源往往具有大规模、极细微、实时化的特性,伴随着建模、仿真、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相关学科的发展,开放后的公共信息资源通过先进的计算和分析将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消费者偏好、异常成本损耗,以及多样的消费行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与市场变化紧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美国政府在推动开放数据运动初期免费提供了气象资料和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企业利用这些资源创建了导航系统、天气新闻广播、预警系统、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和精密农具等新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旧金山的一家研究气候的新创公司利用政府采集的气候、农作物收成和土壤等数据生成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保险来获取利润,这家公司日前市值11亿美元。
数据开放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不仅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基础,而且它还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起点,避免重复劳动,指导科学研究,同时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4月发布的《开放获取开发与推广的政策指南》指出,开放共享有助于提高科研速度和效率,有助于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见度、利用率和影响力。
全球知识合作组织认为,数据开放将加速科学创新,提高科学事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欧洲科学院联盟发布的《21世纪开放科学宣言》中,号召在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方面积极展开国际合作,促进欧洲内外科学的发展。
数据开放增加就业机会。信息资源的深化在改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改变。数据开放共享势必将促进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拓展新的就业空间。例如,加拿大仅“空间地理数据基础设施”一个项目每年可支持12%的直接就业增长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信息资源一旦实现开放共享,将有效填平求职者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信息鸿沟”,求职者能够更多地获取岗位空缺信息,企业则能够更大范围地寻找合适的从业人员,从而促成就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就业率。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做法
从目前全球参与开放数据运动的国家来看,既包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数据开放步伐已经落后,据“开放知识基金会”发布的《2013年开放政府数据普查》结果,在被普查的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我国综合排名第35位。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开放政府数据。
研究各国数据开放的做法和经验。选择若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标杆,开展对标研究,梳理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包括数据开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放目标、开放范围、开放载体、开放流程、权责界定、数据服务等。在借鉴各国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施方案。
制定法律法规界定政府数据属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保障数据开放最重要的工作,决定了数据开放的成败和质量。数据开放关系到作为开放主体的各个部门,因此,必须先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界定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知情权以及占有、出售等问题的法律责任。针对数据的权属问题,研究数据开放的费用问题,确定哪些数据可以免费,哪些数据需要收费,收费数据的费用构成及依据等。此外,还要界定数据涉密和隐私问题,针对敏感性数据确定不开放的依据,确保开放数据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
尽快制定政府数据开放指导意见。制定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数据开放的目的、目标。在国家层面做好统筹规划,明确数据开放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应用厂商、个人用户、平台方等各方角色权利和责任。制定数据开放目录,说明数据开放的领域和数据清单,以数据目录为抓手,推进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快数据共享。制定数据开放路线图,明确开放步骤和行动方案,切实推进全国政府数据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