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离不开“厚数据”

社交网络分析

社交媒体能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能让社交网络分析法变得更为丰富。目前,包括Hilary Mason、Gilad Lotan、Duncan Watts和Ethan Zuckerman (以及他在MIT Media Lab的实验室) 在内的研究科学家都在研究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方式,以及同时会产生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只能借助“厚数据”才能回答。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社交媒体作为衡量尺度,对此企业必须谨慎对待,不要误认为仅仅透过数据就能看到“影响因素”。媒体对 Cesar Hildalgo工作的误读就是大数据网络分析结果被曲解的一个实例,意指维基百科可以成为文化代理。(点击此处查看Heather Ford对此做出的纠正。)

品牌战略和生成洞察

一直以来,企业都习惯于依赖市场分析来制定企业战略和生成洞察。如今,企业正在转向用一种更为以人为本的方式,也就是立足于“厚数据”。《快公司》杂志(Fast Company)在最近一期Jcrew的报道中明确指出,在以大数据为驱动的管理咨询法宣告失败后,带领品牌走出困境的恰恰是那些真正懂得消费者想要什么的员工。其中,一位叫Jenna Lyons的员工有机会与消费者一起反复尝试、修改和实时测试产品。她的这套方法在消费者中引起了反响,最终成功地把Jcrew转变为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品牌,营收翻了三番。

产品/服务设计

单单借助运算法则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仍然有很多公司依赖运算法来指导产品和服务开发。施乐公司(Xerox)就是利用大数据来为政府解决问题,但它同时还借助了人类学研究法作为数据分析法的补充。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人类学家Ellen Issacs在提及厚数据对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时这样说道:“即使你对某项技术有着清晰的概念,你仍然需要把它设计出来,确保这套概念符合人们对自己行为活动的看法……你必须看他们怎么做。”

落实企业组织战略

厚数据可以作为大数据的补充,与大数据相辅相成,以减少经过规划的企业转变所造成的颠覆性影响。定量数据可能会显示必须做出某种转变,但企业组织内部的颠覆代价是巨大的。重新布局企业组织架构图,重新撰写职位描述,转换工作职能,重新设定成功标准——所有这些颠覆式转变都要付出昂贵代价,而这一后果可能并不会体现在大数据计划中。企业需要厚数据专家与业务领导一起协作,共同了解转变会带来的影响和发生背景,从文化的角度决定哪些转变是可行的,以及如何设计整个流程。Grant McCracken把厚数据专家叫做首席文化官(Chief Cultural Officer),他们就好比是“企业的眼睛和耳朵,会敏锐地嗅出即将发生的转变,即使这些潜在转变只是发出非常微弱的信号。”首席文化官就是厚数据专家,负责收集、讲述和传播故事,保持企业组织的灵气和灵活性。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者Roger Magoulas强调了故事的必要性:“故事很快就能传播开来,把分析总结带来的习得散播到整个企业组织。”

综合运用同理心和数据资源进行创新

除了所有这些有待挖掘的机会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大数据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研究显示,在投资大数据能力的公司当中,只有8%的公司在利用大数据做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其余公司仅仅只是用大数据来拉动渐进式增长。这意味着很多公司虽然都在谈论和投资大数据,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利用起大数据来推动真正的变革。

我认为,企业和机构要想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潜力,就必须结合运用厚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从事以人为灵感来源的研究工作者,不论是人类学家、市场调研者、设计调研者、设计师、产品经理、纪录片导演、制片人、作家还是社交媒体经理,因为这类研究工作者是始终带着同理心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最有创新力的公司往往就是那些懂得如何综合运用大数据与同理心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这些公司得以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总能闪电般地迅速掌握实际用户所处的情境,以此来驱动他们的技术革新。未来,中国的创新将同时有赖于情境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