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被业界视为个人征信市场化将正式开闸的信号。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
现代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个人征信的需求,是伴随着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2015年,中国的消费金融已然坐在了“风口”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过去5年内,国内居民总消费支出几乎翻倍,平均增长率达14%。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增加,预计2018年将达47%。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估计,到2025年, 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个人消费额将从2007 年的6. 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
艾瑞咨询预计,2014-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相较于2007年将增长7.4倍。这背后,是人均GDP增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消费升级的大势所趋。国际上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转变,购车消费、旅游消费、出国留学等业务将迅速发展,休闲将成为居民的主流需求。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能够撬动消费金融的个人征信体系并不完善。截至2014年年底,央行征信系统中收录了8.6亿自然人的信息,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仅3.5亿。要准确判断个人信用,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征信数据来源更加多元化、多层化和非结构化,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未来的征信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征信业务的深度融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编著的《现代征信学》一书中已经断言:大数据已经成为未来征信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伴随着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征信业必将获得革命性的发展。
接到央行通知的八家企业,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或将成为中国大数据征信的第一批试水者。现在,约定的准备时间将近,央行验收即将启动。他们的准备情况如何?未来他们将如何创造历史、改变世界?中国的大数据征信现状如何,在全球大数据征信领域当中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
从今天起,网易科技将推出“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个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但在未来又极其重要的领域。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征信行业新面孔--华道征信,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文/温泉
5月24日,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道征信”)首次向媒体全面披露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的准备工作。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华道征信是接到通知的八家机构之一。6月底、7月初,正是计划中即将接受央行验收的时点。
“这几个月来,我们在综合业务、合规合法、组织架构、IT系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直在按照验收目录推进,以及和管理部门不断沟通,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很充分的。”华道征信总裁冯军充满信心。
对于个人征信业务,华道征信显然已经摆出了志在必得的架势。5月21日晚间,华道征信的大股东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大约29万元。冯军透露,其中投向征信的大约在12亿元上下,“还没有看到其他的公司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
渊源已久的“新面孔”
今年年初,央行下发通知的时候,“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对公众来说还过于陌生,即使在征信行业,这也是一个新面孔。中国征信机构的市场化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企业大概有2000家,从事个人征信的企业大概有几十家,华道征信并不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