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还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环境解决方案“定制服务”——通过“快速服务通道”,需求方选择要解决环保问题类型,输入情况说明、联系方式后,信息便会自动提交到后台,由网站管理者进行分析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供需求方选择。企业也可随时从网站“需求发布”栏目上看到滚动发布的需求,并及时响应。
超市正式上线后,通过网站、电话进行业务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超市开张首季度,已入驻具有资质的环保企业62家,汇集各类环境服务解决方案150个。“环境超市就像相亲节目一样,提供了线上供需对接的平台,业务能否成交还要供需双方线下具体洽谈,但网上超市无疑激活了当地的环保企业‘走出去’。”张志军说。
O2O模式还走进了低碳领域,在省发改委支持下,我省碳普惠平台——“碳普惠网”已显雏形。未来市民在该网的个人资料中绑定羊城通卡号,系统会根据刷卡信息获得乘坐公交、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的里程,并核算成相应碳币;输入地址信息,可以比对一年来用电、用水、用气的节省量,并核算成碳币,最后按照碳币量兑换普惠奖励。
展望
促进信息公开与移动互联成趋势
从长远来看,在专家们看来,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是推进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的抓手。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今年6月,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综合管理平台(www.epinfo.org)启动,全省21个地级市1700多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自行公布监测数据。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起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将实施环境大数据发展战略,将现时已经公开的、大量的、分散的环境数据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公开,建设公众能够参与、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创新应用的服务平台。
目前,国家重点监控的企业都有在线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而且环保部门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并公布。全省各市的监督性监测结果也可以在省环保厅网站(http://www.gdep.gov.cn/)的“污染源监管信息目录”中查询。
一些民间环保组织也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如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蔚蓝地图”应用,通过APP、网站等途径,除了展示全国各地官方公布的空气、江河质量,还包括企业最新排放数据。
除了促进信息公开,“互联网+”应用中的移动互联化也是大势所趋,省环保部门计划建设移动执法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污染源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方面执法人员配备使用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实现水平污染源、固体废物转移、信访投诉等信息的实时移动检索,并强化自动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监控手段。”
■观察
需深入数据挖掘 打破区域的篱笆
迎接生态环境大数据互联时代,绿色生态领域“互联网+”不仅限于经济层面,还通过与公共事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
相关专家总结到,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民众环境意识进一步觉醒,“互联网+”将发挥巨大威力,将环保服务拉向O2O时代,也使得来自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及个人生活领域的大量环境数据获取及分析成为可能,信息价值将逐步显现并不断改变政府运作、企业经营、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过,新生事物发展往往难以一帆风顺,区域的篱笆亟待打破。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空气、水环境自动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等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环境数据。但省环保厅大部分的环保数据需要从市、县环保部门获取。目前,虽然跨省、市的网络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数据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其收集过程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专家们建议,互联网提供了信息传输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得到信息之后怎样用,这需要发挥云计算等信息处理的威力,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