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地震来临时,人们的脸书行为如何变化

大数据

美国西部时间八月二十四日凌晨三点二十分,位于美国峡谷附近西纳帕断层西北角 3.7 英里(6 公里)处的旧金山湾区发生一场六级地震。这是自1989年洛马?普雷塔大地震以来,旧金山湾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 地震期间,人们通过脸书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络。他们利用脸书来获取社会支持并让他们关心的人知道自己的状态。 利用距离震源 300 公里(大约 200 英里)范围内城市中脸书用户活跃度的匿名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地震后的脸书活跃度与通常情况的差异之处。 Jawbone 最近的一篇文章讨论了地震对人们睡眠的影响。本文中我们感兴趣的是地震对人们社交行为的影响。(https://jawbone.com/blog/napa-earthquake-effect-on-sleep/)

地震对人们 Facebook 用户活跃度的影响有多大?

大多数日子里的凌晨 3:30时刻(太平洋时间),脸书上一般都是静悄悄的。一场六级地震唤醒整个地区中熟睡的人,观察人们在这种情况下的瞬时行为非常有趣。 我们对比 2014 年 8 月 24 日和上周同一时间(2014 年 8 月 17 日)的脸书活跃度数据。

距离震源中心远近的影响

下图描述了 8 月 24 日和 8 月 17 日之间凌晨 3:21 到 3:26 时间段中脸书活跃度的相对差异情况。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将活跃度变化情况相同的附近城市聚为一类。其中颜色代表活跃度变化的百分比情况(红色:活跃度最高,黄色:活跃度最低);圆圈尺寸代表群体覆盖的区域;蓝色十字标代表震源中心。

大数据

地震过后五分钟内脸书活跃度相对变化情况

同样地,我们比较某个城市中脸书发帖量的变化情况和该城市离震源中心的距离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帖量的变化情况由该城市地震过后一小时内的发帖量和 8 月 17 日相同时间段内发帖量的比值来衡量。 我们对离震源中心的距离和发帖量的变化情况(对数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大数据

活跃度尖峰

我们发现居住在离震源中心 300 公里半径范围内人们的脸书活跃度有一个显著的尖峰状态。夜晚开始的时候,8 月 24 日和 8 月 17 日的活跃度情况非常相似。地震发生后,凌晨 3:21 的时候脸书活跃度差值达到了顶峰。我们发现整个夜晚人们都比往常时候活跃。清晨时分,活跃度差值逐渐下降(地震过后的两个多小时),但从未回到正常水平。接下来的一整天时间里,人们的发帖量都高于正常水平。

大数据

人们在谈论什么话题呢?

我们观察居住在离震源 300 公里范围内的人们在地震过后一个小时内发布的所有公共帖子。下面这张词云图刻画了词频情况。其中“地震”是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地震所在地“美国峡谷”也频繁出现。因为这次地震发生在深夜,所以对人们的睡眠造成强烈影响(“醒来”,“睡觉”)。人们也表达了他们的恐惧和感受,并询问亲友的情况。

大数据

原文作者:Ariel Evnine, Andreas Gros, Aude Hofleitner
翻译:Fibears via:数据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