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为了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截至7月底,上海市各政府部门完成了50%业务系统的编目工作,累计编制资源目录数1.03万条、数据项达13.38万个。此外,上海市法人库、实有人口库和空间地理库汇聚了160万户法人单位数据以及2500万常住人口数据。
金融、医疗领域应用突出
在政府牵头的同时,沪上各个产业的“大数据+”改造也逐渐铺开。
“大数据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而上海的社会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也不错,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进步,所以,这些都给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使之成为有源之水。”安晖表示。
尽管目前,各行各业的大数据应用几乎都在发展初期,但一个端倪是,得益于国际金融中心等优势,上海在金融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上发展较快。
根据阿里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移动互联网+”中国双创生态研究报告》,目前,移动互联网相关创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以及成都6座城市。其中,上海创业公司数量在全国总数中占比19%,仅次于北京的36%。
这份报告指出,与北京的文体娱乐及教育创业、杭州的电商创业相比,上海双创的产业特色是—金融与游戏领域优势突出。
而9月初,艾瑞咨询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200。该榜单显示,目前,进入“独角兽俱乐部”(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的初创企业总共47家,其中,互联网金融企业10家,蚂蚁金服以460亿美元的估值高居榜首。而这里面,陆金所、众安保险、拍拍贷等5家公司的总部都位于上海。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手段服务用户。
“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搞大数据,比如银行,也许他们内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果不显著,也不为人所知。相反,像蚂蚁金服、陆金所,他们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反而非常令人期待。”安晖说。
蚂蚁金服是较早探路金融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旗下支付宝有一项芝麻信用的功能。这就是一款基于阿里的电商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推出的个人征信产品。而芝麻信用分高到一定程度,用户可以申请新加坡、卢森堡等国签证,不必再提交资产证明、在职证明或者户口本等复杂资料。
有意思的是,蚂蚁金服的总部虽然位于杭州,但支付宝总部已于今年4月迁至上海浦东陆家嘴。这一行为被蚂蚁金服解释为“以便于国际化拓展”。
无独有偶,陆金所的全资子公司、在深圳注册的平安普惠目前也在陆家嘴办公。“最近,我们刚和平安普惠洽谈过数据业务合作事宜,他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业务需要大量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数据。可以想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大数据未来将会获得重大机遇。”上海超算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部部长马慧民博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与平安普惠方面的商谈中,马慧民有些好奇,“你们一个深圳的企业为什么在陆家嘴办公呢?”对方表示,“这里的信息资源比较好,做金融大数据创新,机会更多。”马慧民认为,信息资源好一指上海的数据体量大,二指人才资源丰富。
除了金融,马慧民认为,上海大数据应用可能会较快成熟的另一领域是大健康。“在长三角一带,上海的医疗资源最为丰富,周边地区对其的医疗需求非常旺盛。前段时间,我们参与了好几个项目的评审,都是关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最后,进去了不少投资。”马慧民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目前有着30-40个应用系统,其计划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将这些整合形成一个临床数据库平台。
届时,病人进入医院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安排从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到出院计划的整个临床路径,从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这种具体到单病种的IT管理,将来是基于医院的大数据,由专业医疗人员协商设计好,相对固化在系统内。
没有BAT 如何发展大数据?
尽管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初有成效,但与北京、杭州、广东等地相比,上海有着自己的软肋:没有BAT—目前,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统治着搜索、电商与社交三大领域,不断吸纳用户的网上行为数据,未来几乎肯定会成为中国的数据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