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寒冬 企业转型热追大数据

大数据 制造业

导读

实际上,从产品生产、企业运营、物流运输再到精准营销,大数据似乎可以从各个方面参与,并且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而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必将遭遇众多的技术困难与理念障碍。

如何顺利地完成这场新时代的工业革命?制造业+大数据,一切才刚刚开始。

9月17日,一场关于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研讨会,在北京朝阳区举行。会场坐满包括川渝皖鄂等全国各地来取经的企业。

河北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花了3900元,买到了一个倒数第二排的座位。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来参会的目的是“企业必须要转型,但不知道怎么转,过来学习”。

被许多人视作工业4.0三大基础技术之一的工业大数据,在此次会议上被频繁地提及。而在现场的企业看来,这些探讨,多在理论阶段。风口上的大数据,与寒冬里的制造业,如何组合才能挽回颓势?

实际上,从产品生产、企业运营、物流运输再到精准营销,大数据似乎可以从各个方面参与。并且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而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必将遭遇众多的技术困难与理念障碍。

如何顺利地完成这场新时代的工业革命?制造业+大数据,一切才刚刚开始。

风口与凛冬,制造业热“追”大数据

今年夏天,一位进京招商的南方某县县委书记,在中关村某科技园看了两天智能制造项目后,用“震撼”两个字,来感慨互联网和大数据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他此行的目的,是引进一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企业,来改造他所在县的传统纺织业。

在他看来,一方面经济下行,传统制造业遭遇寒冬,县域传统制造业开工率降低,同时,人口红利消减,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比较困难。他认为,当下地方发展智能制造企业的需求十分迫切,也是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风向标。

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目前关于企业转型的周末培训班,报名费飙到了两三万。各地行业交流会上,也都传播着“传统企业急需转型,不转型如等死”的信息。

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物联网,种种新名词让很多企业以及地方招商官员眼花缭乱。大数据被当作制造业连接互联网的命脉,互联网大佬们称,大数据是区别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关键。大数据给制造业带来的价值,似乎正在逐渐被认可。

事实上,不只是国内,德国作为工业4.0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其业界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也相当之高。在9月17日的关于工业4.0的会议上,一位来自德国的专家,将数据与数据质量列为德国实现工业4.0的四大驱动力之一,与工业传统、劳动力和材料、能源成本并列。

不仅仅是业界和地方政府,在决策层面,推进大数据与制造业结合的步伐也在加快。

9月10日上午,工信部召开发布会解读《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其中提到工业大数据工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场获悉,工信部重点提到,将推进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制造业网络化和智能化。

工信部长苗圩撰文解读我国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时称,当前的重点是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深化应用,积极发展云制造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培育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建设一批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

制造业+大数据探路,颠覆还是辅助?

一般认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两个根本任务,一是以互联网新思维创造新业态,二是用新的信息技术改造旧行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两个思路下,都有先行者正在探索大数据在制造业的应用。

9月10日下午,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在交流会上发言。

据梁海山介绍,从2005年开始,张瑞敏提出要把传统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2008年,海尔对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改造,同时在虚拟设计、实体制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设。从模块化到自动化,到黑灯工厂,再到现在的智能制造互联工厂,在一次次转型中,海尔官方口径经常用到一个词——“颠覆”。梁海山称,海尔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不是一个工厂的概念,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