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环保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打造成为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发挥采集社会数据的功能。比如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微博将身边的环保问题上传到环保部门,平台也可以将信息反馈和共享给公众,尤其要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着力改善政府网站的功能和形象。
程春明介绍到:“环保政府网站是环保部门最直接的出口,是公众接触最全面、最权威、最频繁的通道,未来要统一权威发布环境数据等各种信息,提升自身的公众服务功能,真正成为与公众的接口,打造成为与公众互动、共治的平台。”
3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
建设全国环境保护监控体系
环保大数据蓝图初显
据了解,早在国务院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纲要》之前,环境保护部就成立了以陈吉宁部长为组长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领导小组,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也开始着手编制大数据工作方案。
今后两年,环境保护部将着力解决环境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基础设施集中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行维护,开展对已有的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梳理和整合,建成环境保护部、省两级部署的“一朵云”。
据了解,在省级层面,贵州已经在建设环保云平台,建成了全天候实时在线运维的“不下班”系统,极大地解决了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推动原有系统进行云平台迁移部署过程中,他们有一项很有效的手段就是‘断粮’,也就是停止财政投入,下一步环境保护部也有可能采取同样的手段,推动‘一朵云’的建设。”
程春明表示,“一朵云”的建设主要是促进环保系统内部形成资源共享,弥补环境管理的短板,同时这也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的全国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全国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建成后,将会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百度”,是一个全国的、实时的、可搜索的系统。
全国环境保护监控体系建成后,将发挥什么作用?据介绍,“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通过环境能力统计项目建设,建成了一张覆盖“三层四级”的环保业务专网,打通了各业务部门的环境数据传输与交换通道,连接了环境保护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389个地市环境保护局和2771个县级环境保护局,为环境保护的业务运行、数据传输、视频会商、应急指挥等各类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网络平台。全国环境保护监控信息将在专网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企业端,对每一个环境管理行为进行监控,对企业生产和排污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形成环境管理的闭环,并为监察监测和执法提供依据。
未来,全国环境保护监控体系可以囊括环保的业务大数据,正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打通了各部委信息交换的通道,网站、微博、微信可以实现与公众信息的对接。程春明向记者描述着未来环保大数据的图景,同时他也表示,虽然方向已经清晰,但过程任重而道远,大数据是方法论的聚变,是一场机制体制的改革,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稳步推进。
4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
数据共享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
应用还需顶层设计统筹
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意味着省级以下环保部门将面临着调整。
武汉市环保局信息中心主任詹炜表示,虽然上级部门还未出台具体改革方案,但这对破解地方政府干预、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还需建立互通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流通,依赖于大数据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信息。因此,下一步环保相关部门职能、机构的调整都需要信息化提供支撑。
但基层大数据建设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武汉市走在市级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前列,虽然已经建成数据中心很多年,“但随之出现了包括‘黑暗数据’、‘死亡数据’的情况,大量共享数据和信息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詹炜表示,首先,环保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数据审核校准机制,难以确定相对准确合适的数据源作为分析对象;二是数据挖掘和分析需要有全心的投入,一方面环保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繁忙、无暇充分利用共享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且与信息中心缺乏有效沟通,另一方面环境信息中心缺人手更缺相关专业人才、难以专门开展相关研究;三是技术上传统模型建设需要较长的周期,对同类数据数量和精准性要求很高;四是相关专业研发人员缺乏发散性关联各类数据并进行挖掘分析的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