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大数据何去何从 听听几位大咖的前瞻

当大数据遇上医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火花?11月28-29日,2015中国医疗健康大数据峰会暨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医疗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畅聊医疗大数据激起的改变以及日后的无限可能。

贵州省卫计委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严刚:建起国内首个大数据中心

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提出三个云平台试点,贵州省是其中之一(另两个省为浙江和黑龙江,编者注)。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贵州正借力互联网将劣势变为优势。云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两种可能:一是通过基础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实现数据的集中;二是直接在省级平台开展业务,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针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重点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智慧医疗,通过信息平台支撑的协同平行建设,解决服务能力的问题;二是通过结合“互联网+”,对社会第三方开放资源提供服务;三是率先建立远程医疗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做一些深化和细化。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大数据不是一个“标签”

我觉得我们现在谈的大数据,更多是针对目前信息化的时代发展,它的信息采集范围扩大,是一种全自动的、全流程的采集。我们关注的大数据,一是全,全样本,区别于原来的统计、抽样调查,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二是多,内容多元、数据多态;三是快,采集、存储、处理,在线实时,有时效性;四是联,内部干练、外部关联分析。总之,把整个数据集合起来会有更高的价值。

我们做医疗大数据研究的时候,遇到三个难点:一是上海的数据来源于多个系统,如何整合多元异构的数据;二是这些大数据怎么形成知识库;三是对这些大数据的价值如何进行有效挖掘和利用。

大数据的研究不是沙里淘金、大海捞针,而是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说我有大数据一定会产生奇迹,而是扎扎实实地从现实中解决我们实实在在的问题。不仅是数据本身,很可能可以带动外部的相关专业的发展。我觉得大数据的前景是比较灿烂的,但是近期的期望也不能太高,关键是怎样提升数据的价值。

湘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冯嵩:提升数据利用度

湘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一是我们的数据面非常全,从病例检查到固有环节的检测,二是量非常大。我们检查检验的影像报告,整个His现在是200多G,电子病历也有接近400G的数据在里面。

中南大学做的大数据项目分三个层面:一是目前正进行的部分工作——数据中心建设,我们和中国移动合作,当时整个规模计划做到1000多的服务器;二是大数据中心建设,主要是数据集中的问题,包括数据的规范、多点结构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取分析,还有数据检索方面的研究;三是我们做大数据的应用,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是慢病管理。未来我们准备做运维,对药商、保险,包括其他的厂家提供一些数据源,为他们做科研提供数据的支持。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大数据与现代医院管理创新

大数据的核心是通过认知和磨合对数据进行管理,能够使用,产生价值。数据不少见,但是真正能够使用的大数据却是通过模型建立的。现在的活动从外延看到核心,变成了大数据驱动的模式。

北京在公立医院管理层面,大数据应用层面做了很多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基本上在管理层面梳理起来,但没有走到临床管理层面。作为医疗机构间的竞争,着力于病源、成本、服务三个竞争要素。医院如何用好大数据,在三个层面上做好工作很重要。

金山软件CEO张宏江:云计算推动未来医学发展

金山云和医疗业的几家IT运营服务提供商,正一起打造云平台,逐渐将现有的医疗体系搬到云上去。第一步是数据的备份,随后进行归档,下一步是IT的灾难恢复,但这不是一个实时系统。

我们提到互联、协同,真正做到智慧医疗还得可以及时预防和实现医疗的普及。要做到这一点,从IT角度看有三方面:一是大数据的分析;二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三是云的架构替代目前的IT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