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促传统产业强势对接“互联网+”

在国家经济转型战略大布局下,“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话题迅速站上了风口。而在这其中,“互联网+”战略在各行业领域的实际落地则是真正的载体与核心。

那么,如何让大数据价值传递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基于大数据运用基础上的“互联网+”如何有效落地,以及如何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长江大数据交易所总裁武源文描述了一幅大数据价值链的宏大构想。

“数字生意”潜藏巨大价值空间

今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这意味着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被纳入国家重点规划。

在此之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今年4月,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挂牌成立。紧随其后,7月,长江大数据交易所在武汉成立。这两家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后,开始摸索如何将海量的数据变成“大数据”,尝试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交易规则。

据武源文介绍,长江大数据交易所是武汉市政府支持设立的第三方中立的、具有公信力的数据交易市场。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聚合产业数据资源,聚合为产业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各方资源,为传统产业提供创新的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帮助传统产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升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贡献大数据的智慧与力量。长江大数据交易所目前的工作方向在于帮助一些大数据服务公司组织所需的数据资源,推动一批创新的行业大数据应用尽快落地和推广,以应用为牵引帮助大数据技术服务公司与传统产业的深度合作。

武源文说,通过对行业大数据应用的落地过程分析来看,多方参与、跨界合作、各行业数据的交叉使用是大数据发展的常态。仅就目前而言,大数据的需求端非常旺盛,供应端的变现需求也很强烈,但是总体交易量却并不活跃。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需求端的要求是否合理,供应端的数据质量是否达到要求,IT系统是否具有开放能力,等等。但是,待到各项条件具备后,大数据交易的日均交易量达到上百亿元的量级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到来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承认与否,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它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不亚于工业革命。

美国政府把大数据称为“未来的新石油”,把它上升到了国家意志的高度;我国也是如此,把“互联网+”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并作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方向。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来谋求生存与发展。

对于中国大数据的发展,武源文认为,“互联网+”落地与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密不可分,而数据的开放、流通是大数据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参照商品的流通和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才能最终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各种问题,数据交易市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武源文说。目前,大数据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概念多,应用少;空想多,实干少。

随着“互联网+”战略在各行业的推进,将来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会建成行业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聚集本行业上下游的数据资源,随着这些垂直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出现,自然会涌现一批为这些垂直行业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和咨询公司,这个过程是需要各行业都积极创新探索,扎扎实实做事,练好基本功,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会深入行业一线,帮助这些细分垂直行业打通数据合作的通道,为各行业的大数据平台之间提供数据合作的渠道。

三大敏感问题需要厘清

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数据隐私安全、数据权属与数据定价、政府监管等问题,武源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数据要素的流动非常敏感,当前阶段必须非常谨慎,我们的交易规则就是围绕着行业大数据应用来制定,对数据源方数据收集的方式和过程进行严格评估,对于购买方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过程进行严格的评估,这两个部分绝不模糊处理,这就像中药一样,我们应该对原料来源进行审核,对于加工后的中药成品功效进行审核,只要原料的种植是合规的,药方是有价值的,加工后的中药是有效的,我们就为“药农、药厂、医生”提供中间服务和应用推广。对于源数据里涉及到的隐私和安全的部分必须要进行技术处理,就像药方中对有毒性部分需要进行提炼去除一样。对于数据去隐私化技术处理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安全的?我们判断和评估的依据是落地的大数据应用和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数据本无罪,如何使用数据才是原罪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