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我们找机器人打网球的可能性已经有了。”1月23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个论坛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目标与任务进行权威解读,批评中国制造业面对转型观望与等待的惯性思维,还表示,制造业创新改变规则(Change Game)就在未来3-5年。
怀进鹏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学家。这位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2009年5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此外,他还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63计划计算机主题首席科学家、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组组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等职。
2015年2月怀进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在了解他的主要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怀进鹏在论坛上播出的一段无人机接球的视频。这段TED视频点击量已破千万。
很神奇对不对?
在20毫秒(1秒=1000毫秒)当中,不仅有摄像传感器来发现抛出的球,平稳移动接到球以后,无人机能够确定位置,做出新的规划,通过综合反馈,又把它传回给发球的人。“这种人机交互就是大量采集的数据和准确定位分析”,怀进鹏说,“以后我们找机器人打网球的可能性已经有了。”
不止于无人机同人的人机交互,无人机之间的多机合作也已经实现。TED视频中,三架无人机各执一端,共同牵起一张编织网,同样协同自动完成了接球、定位、抛球一系列动作。这意味着,不久将来你不仅能和一个机器人对垒网球场,还能和机器人各自组队过一把足球瘾。
在怀进鹏看来,人类脑细胞总量这三五千年没有多大发展,但某一单个芯片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到2018年,将超越脑细胞数量。
2015年一年的全球集成电路并购案,超过了2012-2014年三年总和的四倍。“这表征和预示了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和深刻性”。“工业互联网,或者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真的不是狼来了,也不再是想象”,怀进鹏说,它已经是技术上的现实,只差一步工程化而已。
1 我们有一个大坎,就是数字
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制造业战略成为近两年来的热词。
德国人认为:18世纪制造设备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1.0时代,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标志着工业2.0时代,1970年代兴起的信息化标志着工业3.0时代。而工业4.0时代则代表人类进入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在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化转型。同样的计划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
中国早在十六大上就已经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思路。去年,中国也发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正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
“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来说,哪一个企业善于把握工业的数字化,能够有效拥抱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就会有更强的制造能力”,怀进鹏说。南都记者也注意到,2013年以来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谈到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回升的重要原因,正在于两种IT技术的融合,一种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另一种是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
“我们有一个大坎,就是数字”,中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首先就是数字化,对数据分析进行自然分析就是智能的结果,其使制造业走向真正的竞争力,“先自动化、再数字化,必然导致结果就是智能化。”怀进鹏说。
2 想进入智能制造,感知是第一步
而感知似乎是人们在讨论大数据时被遗忘的一步。“要想进入智能制造,互联互通绝对重要,但是第一步先要感知到,把信息数字化之后才能互联,大数据背后是什么,是感知,是传感器啊,首先感知到后面才有数据”。
“传感器的发展,对我们新形势的重要装备齐了重要作用”,怀进鹏说,它将引发数据的大规模爆炸,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变革。当传感器装置进入生产领域,它将改变所有的过程,带来人工智能的新变化,与物质的数字化,3D带时间标签,5D把生态感知材料加入,这样的迭代变化,不断更新,对社会发展将是难得的。
怀进鹏说,未来形成远超现在72亿人拥有的72亿台终端,五年之后,智能终端达到500亿,这样的规模当我们从人人交流,进入人与物、物与物交流,形成万物互联的时候,这种指数爆炸性增长,“我们人类社会以前没有想过,更不用谈我们为此做过一些准备”,他的分析是,未来影响制造业的重要信息技术就是大数据和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