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2016全球大数据峰会GBDC2016在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全球大数据联盟(GBDC)、全球移动游戏联盟(GMGC)、世界O2O组织(WOO)、光合资本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ISC)O2O工作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支持。期间,阿里巴巴集团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潘永花,做了主题为《双十一背后的DT力量》的演讲。
以下是她的演讲全文:
潘永花: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受到邀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对于DT,对于大数据的观点。今天非常高兴,是因为咱们的大会,刚才包括宋总也一直在讲DT的概念。DT这个概念实际上是阿里巴巴提出来的,是马总一直倡导的,我们认为DT是未来。所以我今天也是借着双十一的案例来跟大家讲一下我们是怎么来理解DT。
从2015年的双十一,大家也都知道,其实像整个的阿里巴巴在我们的零售平台上实现了912亿的销售额,在一天的时间内。而912亿,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比较,这个数字实际上比美国感恩节连续五天的销售额还要高。这也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消费的力量,也是我们新经济,尤其在网络零售领域的一个驱动力了。但是在这个数字后面其实是不可忽视的,最关键的其实是,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层面能够支撑这么大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从全天的交易额来说,其实我们有68%是来自于无线端的。全天的包裹数达到了4.67亿。还有一个数字,实际上这个是非常考验你的计算能力和你的后台数据库的能力的,每秒创建订单的峰值数今年达到了14万笔,去年是8万笔,成交额达到10亿的时间点从去年的3分钟缩短到了今年的1分多钟。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DT力量来支撑了双十一的大场景呢?从这儿大概总结了五个方面:第一,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的弹性架构。实际上对于我们对于DT理解,我们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的。像我们平时淘宝平台主要还是在专有云这样一个平台上。双十一极致场景之下,我们其实会把它部分的流量转到了我们公有云的平台之上,也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在实践中用到了混合云的架构。还有就是我们数据中心的异地多活的能力。
还有特别值得强调的,在2015年双十一的环境中我们阿里巴巴研发的关系数据库承载了支付宝8.59万笔的每秒的峰值的交易的能力。而这个其实是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只用这个承载了我们10%的交易量,而今年是完全用到了这个,也就意味着这个在某种程度能够支撑,也就是金融级别的关系数据库了。我们也支撑单个商家日处理我们4万笔订单。还有像ODPS,这个自主的大数据的引擎,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已经显示了它的实力,六个小时能处理到100PB的。
我们回到从IT到DT,我们认为正是IT的出现才成就了双十一的大场景。大家认为这两者差别没那么大,但是认为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认为DT是信息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IT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IT时代最主要解决的还是企业业务的本身的问题,我用来提升我的企业业务的效率,我用来改变企业业务的流程,这其实是数据和IT所起到的一个关键的作用。
到了DT时代,我们认为其实云计算就成为了像工业时代的电这样一个共用的计算设施,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计算的能力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可以利用云计算这样的平台,进行数据的创新,也就使得数据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共享、开放、流动,然后激发新的生产力。这也是DT的一个核心。分享是核心,客户体验至上上核心,小企业是核心,开放透明是核心,然后思想的提升远远高胜于技术的提升,这就是DT的核心理念。
从数据的变化,我们认为在IT的时代更多数据用于查询,用于报表,IT更多的是意味着业务的数据化,但是这些数据到底能不能再产生新的业务呢?实际上在IT时代我们认为这个还是非常不明显的。到了DT时代,其实更多的意味着数据的业务化。数据的业务化也就是说数据其实会成为你创新的业务的一个核心的动力和源泉,成为你的商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力。我后面会跟大家分享阿里巴巴的DT化的过程。我们自己也在实践着从业务的数据化到数据的业务化的过程。因为像最初的时候,阿里巴巴本身它的不同业务也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所成立的,也就不同的业务部门也会有不同的数据平台。最初的数据也是分布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之中,也有数据库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