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发改委、中国足协、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于近日发布。其中有个关键词引人注意,那就是“大数据”:“推动互联网技术与足球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引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态,促进足球产业多点创新。”
大数据这一概念在近年来可以说是相当火爆,许多领域都在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尽管这个词已不新鲜,但是在中国足球这一领域却是首次出现。即便是去年年初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也未曾涉及,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其实,大数据应用于足球并非首次,在欧美足球界早有先例。当大数据遇到足球,能为足球行业带来许多助力。此次中国足球与科技结合被写入规划,是否能够成为中国足球转变的契机呢?
一、大数据对足球产生改变,二者结合日益紧密
说起大数据应用于足球,最早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其创始人是英国皇家空军中校查尔斯·瑞普。彼时,位于英格兰南部威尔特郡的斯文顿,在比赛中频频输球。瑞普对足球非常痴迷,为了帮助球员,他开始了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他时常拿着一本笔记本,戴着矿工帽,借助上面的照明灯在看台上做笔记。
至于笔记的内容,则是关于场上球员们的位置、踢球的方式等,在瑞普心里执著地认为这些记录能够使球队有所提升,这就是将数据统计应用于足球的起源。
从某种角度来说,瑞普领先于时代。尽管他所做的那些数据统计极为单一,但是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他利用数据统计,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比如POMO(Position of Maximum Opportunity,最大机会位置)、长球理论等。虽然有些结论也受到诟病,比如他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进球都是在三到四脚的不间断传球中产生的,这个结论使英国足球囿于长传冲吊多年。
但是,瑞普却建立了足球数据统计的基础,即根据球队过去的表现可以做出预测,这也成为了之后足球大数据领域的普遍原则。
虽然瑞普早已为足球的数据统计分析打下基础,但是足球界真正开始进行这一行动却一直延迟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风气从欧洲兴起,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套固定的统计流程和一些专业的分析工具,但一开始,欧洲的各个俱乐部只能以画质极差的比赛录像为依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
如今,大数据在国外足球领域的应用日臻成熟。例如英超的20支球队在主场皆配备了8到10台数码相机,用以记录比赛现场队员们的状况。
据悉,目前的统计技术甚至能够精确到秒。一场比赛结束,能够记录22名球员的10个技术统计项目,能够记录的数据项多达140万。之后,著名分析公司Prozone会将数据编码,对单次射门、拦截及传球等动作进行分析,以便主教练和数据分析师作出判断。
这种判断是非常有用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比赛的胜负。在06年的世界杯上,德国队与阿根廷队进行点球大战,结果德国队获胜。在这场比赛之前,德国队门将莱曼从助理教练手中得到一张纸条。随后,四个点球全部判断无误,并且扑出两球,最终以总分5:3淘汰了阿根廷队。
实际上,那张纸条上写的就是阿根廷所有队员的罚球习惯。这件事被认为是足坛十大谜团之一,但结合大数据来看,极有可能是德国内部根据阿根廷队以往的比赛习惯作了数据分析,最终增加了获胜的可能。
大数据统计除了应用于赛场,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训练中,球员们可以戴上加速感应器、心率监测仪等设备,通过数据分析他们的状态,许多俱乐部甚至以此为依据对球员的饮食习惯和睡眠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数据商用公司SAP的技术总监Stefan Lacher表示:“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训练方式。如果你和10名球员训练了10分钟,用了三个球,这些会产生超过7亿的数据项,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在真实比赛中用上。”
此外,大数据研究公司还能够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减少队员们在运动中被伤病困扰的几率。不仅有利于足球运动员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使俱乐部避免成为“冤大头”。对此,Prozone的技术专家Dr Paul Neilson 说:“在职业足球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确保你的球员尽可能的参加训练和比赛,这就需要减轻受伤的风险。当你给球员开薪水的时候,你会希望他能对的起这份工资,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球员尽可能多的出现在比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