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贵州的梦与真实

我曾向几位官员询问,贵州发展大数据,除去气候、资源成本等,到底有哪些特别突出的优势。几位官员最终给出的答案,都是政府的决心与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贵州发展大数据,可以看作是一项投资于未知的事业。若要实现商业化盈利,则一定需要市场起到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需要明星企业脱颖而出,如同阿里巴巴之于杭州、一大批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于中关村。现在政府已经搭好台开始唱戏,但若是三年五年之后,还没有明星企业上台扮演主角,就有问题了。

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贵州政府在发展大数据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初期的培养、扶持、打造适宜环境,但应该懂得适时退出,将这个新兴行业放到市场中经历颠簸。在锤炼中它,或许生长、变强,或许不堪一击,但却是脱离襁褓,真正取得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数据产业离老百姓究竟有多远?

本届数博会场面的火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乎每个展台都被观展人群包围。会场中一位学生志愿者向我介绍,贵阳市有部分中小学特意在展会期间放假,以鼓励学生看展。贵阳市委宣传部官员提到,在数博会报名刚刚开放时,报名人数之多一度导致系统崩溃。

当我询问贵阳市民,大数据在他们生活中的切身影响时,听到的答案有全城覆盖的wifi无线网络、移动医疗问诊,还有人提到了打车软件。官方宣传材料及多数媒体报道中提到的贵州对大数据的应用,多集中在精准扶贫、洪水等灾难预警、公共交通,以及权力监管等方面。

这反映出一些问题。首先,普通民众可能在政策影响下对大数据兴趣浓浓,但或许其中真正明白大数据到底为何物的人寥寥,无线网络等上述几个答案,其实应该归为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只能算是大数据产业的边缘。其次,已稍成气候的大数据应用多集中在政府主导的公益领域,惠及普通百姓自然是好事,但也从中看出,贵州从大数据产业中实现大规模盈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尝试在峰会会场连接全城覆盖的免费无线网络,体验并不顺畅。在很多场合被作为贵州大数据行业标杆的一些企业,许多项目仍停留在概念中,并未落地。诚然,距离贵州提出发展大数据不过两年时间,多项尝试仍在起步阶段。从旁观者的角度,应假以时日,给予耐心。而对决策者来说,如何修补短板,根据当地条件脚踏实地发展大数据这一新兴行业,避免其沦为噱头吹成泡沫,应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

贵阳行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并非大咖云集的会场,或是场面火爆的展览会,而是当我们乘坐的贴有数博会标志的车辆从山间驶过,路边梯田里挽着裤腿插秧的农民都会停下手中的活,望着车辆开近又驶远。“大扶贫”和“大数据”已被确立为贵州两大战略方向,两者看似不相干,但或许,评估任何一项政策成功与否,最核心的标准,应是能否最大限度惠及包括这些插秧老农在内的千百万普通城乡百姓。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