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基地、园区、交易中心,政务云、工业云、环保云――2016年的大数据产业,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急速扩展。无论是西部边陲,还是东部沿海,各地政府纷纷在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大数据及相关产业。
在企业眼中,大数据更是被视为一座成色十足的“金矿”,互联网巨头纷至沓来。
国内大数据产业纷纷崛起的背后,是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有着各界对这一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预判。一个巨大的共识是,大数据作为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国家战略激发地方政府热情
5月26日,中国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在贵阳正式揭牌。联盟由全国50多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此前一天举行的“2016中国市长与大数据论坛贵阳峰会”同样吸引了全国几十个城市派出代表参与。
梳理有关资料记者发现,上述正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中,不仅有来自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一带的一线城市,还有很多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
“发展前沿产业并不是一线城市的特权,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上,三线城市也可以大有作为。”山东济宁市的一位代表认为,现在进入数据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选择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结果是不一样的。
河北至少有5个城市派出代表参与了上述活动。此前的5月18日,京津冀大数据联盟在廊坊揭牌成立,这一联盟同样聚集了京津冀三地众多大数据相关机构。
大数据作为一项产业,探索已有时日,但在国内热起来不过两三年时间。而就在这短短时间内,已然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态势。围绕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全国各地掀起项目布局热潮。
大数据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专家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大数据要在孕育发展新思路、开辟国家治理新路径、重塑世界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贵州指出,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也让各国站在科技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曾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在一些业界专家看来,各地政府热衷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后,既基于自身拥有资源的考量,又有着对未来发展空间的寄望。
资源方面,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看,数据最大的卖方是各级政府,而且政府手中的数据量远远超过国内互联网巨头BAT。
数据显示,某个设区市政府76个部门掌握的数据量,达到400PB(1PB约为4千亿页文本)。而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14年3月,阿里巴巴在数据平台事业部的服务器上,积攒的已处理数据刚超过100PB。
发展层面,经济新常态下各地迫切需要新兴产业贡献新的动能,尽管大数据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性产出,但发展态势完全可以为地方发展提供动力。
更有业界人士指出,政府手里两个最值钱的资产就是土地和数据。土地的价值基本上释放完,下一步需要释放政府手里的数据价值。
市场巨大吸引企业掘金
5月18日,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高端会议在廊坊召开。会间,有10家企业同润泽科技有限公司就大数据项目签约,后者所打造的润泽国际信息港已经成为廊坊市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据介绍,廊坊市专门规划了一个占地3.32平方公里的大数据产业园来承载类似的平台,聚集相关的企业。目前,园区投资规模近850亿元,数据中心面积达190万平方米,机柜5220个,服务器近8万台。
5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传出消息,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中国的数据总量将占全球数据总量2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的数据中心。
透露这一数据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绍,两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信息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8万亿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数据总量占全球的13%。
而工信部有关人士则透露,国家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今年下半年发布,目前正在各个方面征求意见。此外,多个国家级产业促进政策,将在下半年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