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型机遇见开放,会对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很多人的期待中,华为全球首款32路开放架构小型机——KunLun正式发布了。而它的面世应该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再次刷新了人们对x86服务器纵向扩展(Scale-Up)能力的认识,二则让开放小型机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前者毋庸置疑,从单路、双路、4路、8路一直到16路、32路,单个系统能够支持的CPU插槽数量越多,意味着其所能承担的业务能力越强。后者虽然还有不少人对“Superdome X和KunLun究竟算不算小型机”存有疑问,不过这里先不着急下结论,要判断Superdome X和KunLun究竟是不是小型机,我们可以先看看小型机是怎么来的。

  该如何理解小型机?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大致分四个阶段,一是1943-1959年的真空管时期,那时的标志性产品是ENIAC。二是1959-1964年的晶体管时期,标志性产品为UNIVAC-1。(这两个时期都属于大型机时代,相应的产品体积、重量都惊人)三是1964-1972年的集成电路时期,小型机正是这个时期被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小型机是DEC公司推出的。四则是1972年至今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也就是现在盛行的x86架构平台。

  从计算机的演变过程也不难看出小型机这一概念的由来,源自大型机,而最早的差异更多是在体积方面。尽管后来人们越来越将其教条化,比如小型机是介于大型机和PC服务器(x86服务器)之间的高性能64位计算机,一般理解RISC/UNIX服务器为小型机,但追本溯源小型机的本质更多还是应该体现在能力上,包括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等方面。

  因此,虽然RISC/UNIX服务器都属于小型机的范畴,但反过来说小型机等同于RISC/SUNIX服务器并不准确。从小型机最终要体现的价值角度出发,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及高可服务性,且又区别于大型机的系统都可以称之为小型机。

  如果你还是想不通,那这里再换个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RISC是小型机、SPARC是小型机、安腾也是小型机,那为什么x86就不能称之为小型机。他们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原则上没有,从指令集的层面看,无论是x86还是RISC、SPARC都不能与大型机同日而语,要说最大的区别也是在性能及RAS特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上,这也是用户迟迟不敢从传统小型机迁移至x86平台的重要因素。

  结合以上信息来看,评判是不是小型机不应该只关注指令集、架构,而更应该关注到其本质,即其最终能力究竟如何。有了这个共识之后,我们聚焦小型机本身,看看它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些什么?

  小型机在经历什么样的演变?

  平心而论,小型机的诞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让IT迅速获得普及,让更多企业、机构更早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业务带来的变革。因此,自它诞生直到x86服务器出现之间的很长一段时间,小型机一直是市场的宠儿,想象一下当年的小型机厂商数量并不亚于今天的x86服务器厂商,你就知道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

  不过,时代在发展,如果总是停滞不前,被赶超是迟早的事,这句话用在小型机身上十分贴切。在x86服务器刚推出的前几年,由于性能、RAS特性方面存在的差距,小型机仍能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但是随着x86平台的不断增强,能明显看出小型机在走下坡路,安腾不行了、Sun被收购了,小型机市场份额连年下降。

http://wo.zdnet.com.cn/attachment/201405/1/472022_1398926254w6dU.jpg

  IDC全球UNIX服务器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从2011年第三季度之后就再没有出现正的增长,即便是在小型机市场有绝对话语权的IBM,也只是比其它厂商多维持了两个季度,可见小型机日益没落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http://wo.zdnet.com.cn/attachment/201405/1/472022_1398926253A3Zg.jpg

  IDC全球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x86持续增长,非x86则是持续下滑态势

  分析其中的原因,x86的不断增强是最重要的因素,传统只能依赖小型机的应用需求在x86平台已经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