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员父亲去世、母亲走失,未成年、失学且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根据这一状况,系统将其自动划入政府重点帮扶的类别,建议进行生活补助和教育、技能培训。”济宁高新区扶贫办负责人陈伯勇告诉记者,在系统对王因街道后岗村17岁贫困人员张瑞希(化名)的贫困信息进行分析后,工作人员随为其办理了孤儿补助、确定专人负责其日常生活照料,并安排他到企业参加机械加工技能培训。
发挥数据分析的优势、让精准扶贫更精确管理更细致,是济宁高新区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创新举措。日前,高新区正式启用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制定了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情况分析、精准管理、帮扶服务等五步系统运作流程。前期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搜集和录入贫困户家庭人口情况管理信息,涵盖家庭成员构成、收入支出、学生上学费用、生病医疗等50多项内容,构建起每人一个的独立数据库,随后由系统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因户施策。
数据库的建立是基础,如何应用大数据分析指导扶贫工作是核心。据了解,对于贫困户的数据分析共涉及贫困户属性统计、致贫原因统计、贫苦户需求情况统计等11个大项、131个小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济宁高新区现有贫困户的整体情况,为扶贫工作实行“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保障和救助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提供帮扶依据。
“丧失工作能力的,直接采取补助兜底政策,且直接对接入可享受的政策条款;有行动能力的安排技能培训、企业实训和工作岗位。依据数据分析,系统可自动将贫困户放入医疗救助、低保救助、教育救助、技能培训等不同扶贫方式的‘盒子’里,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陈伯勇说,大数据应用的优势在于精确、快捷、无差别和便于信息更新。
济宁高新区现有贫困户1257户2656人,完成信息录入后,系统快速形成了初步的扶贫报告:低保兜底1257户2656人;医疗救助需求782户1932人;助学救助需求264户305人;残疾救助需求254户435人;技能培训需求22户25人;产业发展扶持10户10人……并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自动生成了扶贫建议报告。
数据分析开路,高新区依据扶贫建议和系统根据人群特征细化的群体分类又实施了多样化的帮扶政策。以贫困户贫困母亲群体为例,妇工委开展了创业基地帮扶对接活动;黄屯金色嘉苑社区内100名有需求的贫困母亲接受了技术培训学校的电商培训;接庄街道70余名未就业女性在欣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帮扶活动下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的放矢的帮扶,解决了贫困母亲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精准扶贫系统是集采集、统计、分析、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可以根据分析情况和贫困户需求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有进有出、精准帮扶,并在脱贫的基础上,让贫困户享受脱贫不脱政策,实现大数据、大扶贫。”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赵鲁称,有了精准扶贫系统的技术支持,对贫困户的管理将更加有效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