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以杭州为例,最近我发现,每到3、4月份,杭州地面的坑洞就会增多,经过调查,原来是冬天地面经过低温冷冻,沥青变得松散,而之后的连绵春雨导致了路面加速腐蚀,最终坑洼增多。修路原是标准化的工程,但每个路段其实千差万别,如果能在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后面的受损可能,进行个性化的建设,后续维护的投入就可能大幅降低。
其实还不仅于此,坑的产生和车辆的状况、载重、行驶方式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我们把地质水文的数据再叠加上去,会不会发现,每个坑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这些结论,会不会给规划、建设部门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我相信,相比于笨拙的传统手段、人工巡查,大数据几乎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用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更高了,管理成本却更低了。
采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动政府的流程再造乃至管理体制的变革。通过利用大众的手机数据寻坑,管理者得以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复杂的管理流程、庞大的巡查队伍被替代,人少了,事情却办得更顺利了。大社会、小政府,各位看官,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行政改革的宗旨、目标和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