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四家公司并非只是在自己的“疆土”内执行着独立的战略,而是正在迫不及待地打造其他公司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每家公司都希望攫取数字市场的灵魂,在领域边境和新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谷歌和脸书就在互联网广告上形成了竞争;苹果的iTunes和Google Play在数字内容零售方面对亚马逊形成了挑战;苹果和谷歌又在智能机市场短兵相接;苹果、谷歌和亚马逊都曾进军数字电视业务;谷歌曾在支付系统抢占先机,而现在苹果又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充斥着一对一营销,这个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营销方法,如今却拥有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人们身为消费者的体验,已经越来越变成时时刻刻被这些互联网公司观察、分析的体验——它们运用机器学习和高级算法,试图了解每一个消费者个体,预测消费者的购物偏好。
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其他任何新的科学技术一样,数据科学将会被大规模地应用。如今的问题并不在于它是否足够吸引人,而是数据如何在大数据生态系统中运作,而我们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大数据的各种可能性?
数据生态系统是怎样运转的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基于个人信息将市场数字化。如果你将大数据生态系统想象成石油,石油需要被钻取、开采、运输并提炼成汽油、柴油等产品,进而被运输到加油站、最后接触到顾客的过程。石油产业有着自己庞大的供应链,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
数据生态系统亦然。数据被开发、分析、应用,最终产品形态能够接触到消费者,而不恰当的滥用亦会带来负面影响。为何将它称为“生态系统”?因为在整个生态系统里,有上千家企业负责收集人们的个人数据,有更多的公司负责处理它们,然后被更多的公司使用,以便与消费者建立关系。
我们在探讨数据生态系统时,既包括线上生态,也包括线下生态。线下生态中的身份信息往往是“获取”的,线上生态中的加密信息却是“收到”的。这是由于线下个人信息主要来自美国的政府部门:机动车注册、邮政信息更改记录、房产登记注册、杂志订阅名单、银行记录等等——这些信息组成的大数据会被一些数据公司购买获得。线上数据则完全不同,当你进入这个生态时,数据就产生了——你在互联网上点击、浏览、输入、下载,甚至在手机端使用指纹,所有信息,无一例外进入线上生态。
在美国,线下数据和渠道相当庞大,研究显示,美国的邮政系统能够与谷歌的规模匹敌。你会发现,邮政系统与谷歌所处的其实是同一行业——邮局运用数据分类系统将邮件在2~3日内送递到收件人手中;而谷歌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将搜索结果展现在用户面前。两者做的都是产品、数据与人匹配的生意。现在,线上和线下生态虽然还未被完全打通,但连接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我们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2015年,美国在个人数据上的花费达到2020亿美元,占所有美国市场营销费用(包括销售人员费用)的15%。在过去的两年,人们在个人数据上的花费每年都以17%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世界约有1/3的市场营销重度地依赖于个人数据,而这个比例将会变得更大。
在这个时代,成功的公司不会仅仅将自己定位在一个需要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而是身处在一个需要相互合作的数据系统当中。在你的数据生态圈里,应该努力建立自己的平台,通过相互交换服务产生价值。
(作者John Deighton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