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真正意义在哪里?
奥巴马大选之战告捷,大数据功不可没。当然,大数据的“大”有其客观价值所在。虽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收集大量数据。但是,“大数据”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能即时处理某方面的大量资讯,并设法用来做点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即时分析,策略性作出不同的决策,而不是纯粹仰赖事后的回顾性分析。过去典型的大量数据分析,例如大型研究或有些长期的持续性研究,都是事后才进行回顾性分析,而不是现有策略流程的一部分。想想看,花多年时间分析人口普查资料和打选战时利用即时分析争取选票,两者的差异有多大。
在数据收集量大增的同时,大数据的发展还有赖于电脑运算能力的成长,这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数据量日益庞大时,大家为了分析数据,并从中撷取商业情报,就会投入更多资金于强大的电脑,并储存更丰富的资料。电脑威力愈强,就愈能轻松聚积大量数据,产生更多深度资料集。当然,大数据也有其潜在矛盾,因为大数据科技兼具细密和宽广的特性,会检视许许多多的小事实,再集合有限的事实成为既观照全面又个人化的资讯。打个通俗的比方,大数据兼具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功能:一方面协助我们检视过去观察不到的小细节,同时又能理解更大规模的数据,揭露以往因相隔太远而被忽视的相关性。
大数据的尴尬与蜕变
大数据看起来很厉害,能够让你决胜于最高级别的总统竞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到目前为止,大数据带给真实世界的冲击,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比如,亚马逊和Netflix通过“推荐引擎”,为顾客提供更准确的建议;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做出相对更精准的决策。但是,就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为人知的痛楚一样,当前的大数据也有着自己的难堪与尴尬。据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每天都在铺天盖地诞生的大数据,其实有59%的数据量是无效的;我们所采集的70%-85%的数据,因为过于复杂而难以有效使用;而85%的企业灵气架构无法适应数据量和复杂性增长的需要;甚至,鉴于数据分析的能力,98%的企业尚无法及时、准确地为业务提供正确的信息。
但是,今天的大数据应用还只是开端,再过不了多少年,大数据将不再只是个时髦的名词,目前似乎和数据分析不相干的生活层面,也都会被大数据一一渗透。甚至,大数据还将改变我们吃的食物,穿的方式,说话的逻辑,并且打破公共领域和私人生活的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