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已经讲了,我基本上是反对补贴的,我所有的产业政策里面没有一样是需要补贴的,除了对先行者的激励机制的补偿。
另外,就是因为在国际上有一段时间,认为企业家跟市场能解决一切事情,因此在198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应该完全由企业来从事,就像张维迎讲的,只要存在市场不均衡就有存在套利的机会,但是有些要套利的话非常难,因为投入非常大,然后它的回收周期非常长,回收的多少有很多是企业家控制不了的,大部分讲的是帮企业家解决软硬基础设施的这一部分,在1980年代以后,世界银行最大的部分是基础设施部门,从198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部门认为是市场的责任,世界银行没有基础设施部门,但是在这么一个时潮的推动之下,只有一种基础设施企业家有兴趣,比如移动通信。
为什么移动通信企业家会有兴趣呢?因为它收费很容易,再加上它有自然垄断在那个地方,所以企业家有积极性,企业的基础设施像道路,像电力,像港口,企业家普遍不愿意投,导致整个1980年代,1990年代到现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到处是基础设施的瓶颈,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老旧,张维迎讲产业政策必然失败,中国政府有很多产业政策,所以中国必然失败,但中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稳定跟高速发展呢?如果张维迎抛开书本,到各个地方走走看,所谓一县一贫,一乡一贫,所谓各地的产业集群,企业家是重要的,但是政府在帮助这些产业集群过程取得因势利导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的,所以你讲产业政策必然失败我没有看到,当然有很多失败。
再来讲要素禀赋以后资本流动,所以按照要素禀赋就不重要了,实际上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到发展中国家是为了什么目的?一定不是希望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可以拉起跟发达国家一样平,他到发展中国家来还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像中国应该吸引了不少外资,但首先来讲,外资在我们资本当中的整个投资的比重并不高,1990年代以前,正常投资的比重不到5%,也不够在我们总投资的比重当中占10%到15%之间。绝大多数是我们国内自己的资本。第二点你看外资投资的企业,因为我们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差异。外资投资的企业人均资金比我们企业自己的人均资本高。另外它为什么比我们行业的资本高一点?当然来自于发达国家资本丰富,但是行业还是我们国内产业进入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为什么国有企业的资本怎么会比外资的人均资本高呢?最主要就是我们有金融的扭曲,有人为地压低价格,让拿到资本的国营企业的成本比进来的外资的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