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 1.6亿条信息锁定你

不在户籍地居住,人户一致率低,资中并非个例。

成都曾对宽窄巷子的人口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该区域户籍人口有900多人,而实际居住人口只有50多人,人户一致率仅5.56%。与此同时,该区域外来从业人员达到数千人。

“人是最不好管的。”曾多年与人口管理打交道的绵阳市游仙区原汉仙桥派出所所长叶林感受深刻。

汉仙桥所辖区域位于城乡接合部。特别是其中一个村,外来人口很多,不少居民将房子隔成数个空间出租,在此住一个月只需花费不到百元。

人口的复杂带来了治安隐患。辖区实有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刑事、治安案件高发,让叶林颇为困扰。叶林决定摸清辖区内实有人口情况,然而,信息采集一开展就遇到难题。

首先,没有一个统一系统供录入,民警登记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电子版的,有手写在纸上的,甚至还有凭记忆汇报的;其次,因为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机制,登记的事情被撇在一边。“虽然最终不了了之,但我们都清楚,随着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尽快摸清‘实有’底数迫在眉睫。”叶林说。

2013年,全省公安系统在国内率先启动实有人口“一标三实”调查。“所谓‘一标三实’就是指标注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杨林说,这些数据可以弥补传统户籍制度在人口管理上的短板。

管数

海量信息如何杜绝造假

根据省公安厅“一标三实”采集标准,实有人口信息不仅要有住房、单位信息,还要有照片、有电话联系方式,更让基层民警头疼的是,“信息分别以3个月、半年、一年为周期采集,必须实时保持鲜活”。

而就是这样一个工程,几乎100%靠人工开展。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吴坤介绍,根据要求民警必须入户采集,院不漏房、房不漏人、应采尽采,“全省9万民警,除刑侦、禁毒等专业警种外,70%的警员都参与了这项活动,集全警之力的说法毫不夸张”。

相比采集数据的海量,如何顺利敲开群众的门更加考验基层民警手艺。

28岁的张毅是内江市东兴区派出所盘龙社区的社区民警。2013年他刚从巡警大队调过来,就遇上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任务,“由于经验不足,多次被当成骗子,甚至有群众当场打110报警”。

一边是上头压下来的硬指标,一边是山一样大的采集难度——高压之下,个别地方打起了信息造假的主意。

2014年1月,在全省“一标三实”信息质量检查中,省公安厅发现南充市顺庆区一线民警对采集信息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导户籍数据充数的现象。

为严把数据质量关,各种检测办法应运而生。

“我们将在逃、服刑、在押甚至死亡人员信息导入系统,与各地采集的实有人口信息进行‘碰撞’,如果双方出现重叠,数据肯定就有问题。”杨林说,除系统盲查外,省厅还组织各市州交叉检查。

内江市局东兴区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杨婷就曾被抽调到雅安、攀枝花进行交叉检查。“检查内容是从省厅保密邮箱单独发出,而且必须到目的地用宾馆座机报行踪后才发给你,为了避免与当地产生利益纠葛,所有吃住发票全部拿回原单位报账。交叉检查中,抽查数据合格率达不到85%的,就必须全部清空。”

因虚假错误信息过多,顺庆区在第一次考核中被列为全省倒数第二。2014年,顺庆分局对前期10余万条信息全部清空,采集工作从“零”开始。

面对“上面”不懈而严格的要求,基层的困难相继被克服。

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资中县按照1+2+N模式,配齐民警、协警、网格员,民警与辅助力量配比最高时达到1:7。

张毅也逐渐摸准了敲门的节奏:早上7点半到9点,中午11点半到1点,晚上8点半到10点是“最佳时间”,而且最好是拉上“物管、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上门。

管事

大数据支撑实战50余万起

除了找人,“一标三实”大数据还有什么功效?

2014年内江市威远县遭遇“4·10”环境污染事件。由于污染核心区地处城郊,拆迁、新建房屋量大,上至县领导,下至社区干部,没有谁能说清该区域实有人口准确信息。最后,当地公安局通过“一标三实”查询,精确了解到该区域实有人口2.66万名,其中有2395名流动人口、230名党政干部、5260余名中小学生、884家单位商铺、890栋楼院,并提供了标准地址平面示意图,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