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发的Wi-Fi Backscatter技术示意图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副教授Joshua Smith表示:“你可能会想,一个低功率设备怎么可能造成无线信号的微小变化?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环境中所有Wi-Fi信号的反射都有这种现象。”Wi-Fi Backscatter可达到1kbps的通讯速率,设备之间的距离最长可达20米,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名发明家 Nikola Tesla就提出过无线供电技术,不过一直以来相关解决方案都无法取代随处可见的AC电线;而现今产业界也有许多厂商都在开发短距离的无线充电技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副教授Shyam Gollakota表示:“要让物联网起飞,我们必须为可能达数十亿台、嵌入在各种日常用品中的无电池设备提供链接性。”
Gollakota 指出:“我们现在可以让设备拥有无线链接功能,而且所消耗能量等级低于一般Wi-Fi设备。”也参与Wi-Fi Backscatter研发的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生Bryce Kellogg表示,该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只要透过软件更新就能让现有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拥有与其他家用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设备通讯的功能,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布署新技术的门坎。
新技术已走出实验室 正探寻市场化机会
Bryce Kellogg是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同时也是Wi-Fi后向散射论文的联合作者。他表示,这项技术拥有非常大的潜力。他表示,传统Wi-Fi设备非常耗电,但Wi-Fi后向散射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对于电池的依赖,甚至彻底消除对于电池的需要”。
在后向散射设备链的另一端,Wi-Fi接入点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和该技术进行协作,Kellogg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房屋当中部署一套无需电池的传感器或智能物联网设备,然后通过现有的Wi-Fi路由器和它们进行通讯。”他说,“这种方式打破了影响用户采纳物联网设备的一个巨大障碍。”
研究团队对Wi-Fi充电系统进行了试验,在20英尺(约合6米)、17英尺(约合5.18米)、28英尺(约合8.53米)三个距离上,分别对一个温度传感器、数码相机还有充电电池成功进行了充电。如果你觉得这些玩意儿似乎有点小儿科,不要怪他们,要怪就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好了,人家硬要规定,Wi-Fi路由器的输出功率最高不得超过一瓦,理由嘛,尚且不得而知。如果这一限制得以放松,Wi-Fi充电系统必将为更多更大件的设备服务。
目前,这种新技术早已走出了实验室。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实测,他们在美国西雅图市的六所住宅内部署了无线充电系统,所使用的是华硕RT-AC68U路由器。值得一提的是,测试用的路由器都是些几年前的老型号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这项技术已经完全可以投入使用。Talla表示:“理论上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固件升级。”他们需要和硬件制造商合作,虽然当前还没有谈成交易,不过团队也正努力探寻市场化的机会。
研究团队已经创建了一家公司,希望将迄今为止掌握的Wi-Fi充电技术转化为一款真正的产品投放市场。他们在市场化过程中,也看到了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提高接收器效率,增加充电距离,以及通过代码调整优化,让路由器进一步完善升级。
Talla表示:“我们已经对外发布的研究成果,可以视为第一个概念验证(POC,即根据特定客户的特定业务需求而设计的软件、硬件原型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力图让该技术表现得更为成熟。”
另外,研究团队也在考虑市场问题,想要更好地适应工业和商业领域的需求。当然了,如果美国FCC对于路由器输出功率的限制能够放宽,一切将不再是问题,不过即便有所限制,这项技术也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虽然目前的Wi-Fi充电暂时还只能是“涓涓细流”并不能“势如山洪”,但这仍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忘了背插充电器,还有电池组什么的吧,我们需要的电能就在身边,我们已经找到利用它们的方法, Wi-Fi无线充电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