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给中国医学史加一副药

自此,基于阿里云计算为海量的心电数据提供的无限扩容储存空间,和对亿万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人们有望主动拥抱健康,而不是听天由命。

总体说来,包括医生和患者的数据,用户的体征、运动等各种碎片化的生活行为习惯数据等等,都能被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医疗大数据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数据的量多、丰富性,主要在于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来挖掘其中的价值,帮助医疗机构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避免走弯路、避免付出更多的成本。用马云的话就是:“大数据的目的是让用药更精准,让医院变得更高效。”

平心而论,用户的各种大数据沉淀在机房就是无用的,但数据在线,通过计算产生价值,对健康却能真真切切起作用。虽然,眼下整体的各大行业都宣称在借助云计算做创新,但医疗的创新和生命科学绑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其它被互联网大数据改变的行业一般只是让生活变得更好,而医疗的创新可以协助治病、救命。大数据甚至正在改变现有医疗方式和人们看病的习惯。

不过,在通过大数据来不断完善、推进健康产业这条路上,各家涉足者都只是在起步阶段,事关体制,事关医疗设备商、急救组织、APP厂商等各种机构,利益错综复杂,格局要打破,必然是困难重重。

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大数据已经成为普遍的医学指标,2年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逐步向社会开放医疗和健康大数据,借此带动美国医疗革命。奥巴马政府甚至已经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

但在中国,目前一些数据库还处在刚刚积累阶段,甚至是零的荒漠状态,需要做的东西太多太多。

不管怎样,这条路的方向是对的,天地广阔。

阿里云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徐栋预测,2016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看病更方便,移动端挂号、交费、看报告将更多有序,普及度更加高,将有80%以上的创新医疗产品就会选择用云计算创业。

“更多的医学级客观数据,通过云端,在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间流转,让患者对接到他所需要的医疗资源,其中发展最快的将是医疗影像数据。大数据的作用还将会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进一步发挥。人们将借助数据分析,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政府卫生部门有更可靠的医疗数据,做更多合理的疾控等政策依据。”

中国制药网也做出市场分析:未来,可将医疗数据转化成生产力,大大减少医疗开支,并以线上线下连接解决患者“心塞”难题,由慢病管理切入60岁以上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并可瞄准细分领域发展医疗可穿戴设备。

抛开商业层面的谋局,毕竟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是有益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努力,即使很难,也值得尊重。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一起来把这把“健康之火”烧得更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