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会是典型的AI泡沫吗

不仅如此,BAT甚至以更快速度提供更全面的技术。之前,科大讯飞将语音AI与庭审环节结合,做语音转录,但腾讯和国双科技称,他们已将AI运用到法院的核心领域——裁判环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给法官推送“类案”,从而辅助法官量刑。科大讯飞在年度发布中也宣布在这一方向上发力。这一次他们还是选择“上层路线”——与最高法、最高检达成合作协议。

在教育方面,这是科大讯飞主营三块业务之一。去年底,科大讯飞将旗下业务拆分成教育、智慧城市和消费者三个事业部,公司三分之一员工都在做教育。根据2017年半年财报,科大讯飞投入教育方向的费用同比增长21.27%,教育板块营收同比增长57.71%,毛利同比增长105.56%.

教育行业的一个关键特色是非标准化,这给科大讯飞构筑了天然屏障,产品线丰富可以不局限在语音方面,还可以覆盖从课堂到课后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这让BAT互联网企业很难施展他们赢者通吃的那套打法。

不过,从营收占比来看,科大讯飞排前三的依次为教育产品和服务(27.44%)、信息工程(25.07%)和电信增值产品运营(12.17%),这无疑不表明科大讯飞仍是一家主营软件产品、服务和系统集成的企业;从科大讯飞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来看,并不能支撑其现在的高估值。

在其他市场,创业公司也在小步快跑。如思必驰正布局车载、智能家居、机器人三个领域,云之声布局医疗和车载。

BAT与科大讯飞的争夺战也在其他战场全面爆发。然而,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语音交互技术发展到今天,算法本身已经不再是壁垒,许多公司语音识别率都已经达到95%以上,差别早已不大。即使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在多项比赛中多次蝉联第一,这样微弱的领先优势也不足以给科大讯飞构成强大的护城河。

现在的讯飞,已经站上了命运的交叉口

与高市值相比,科大讯飞的财报则略显逊色。据科大讯飞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87亿元,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39.45%.

从营收占比来看,科大讯飞排前三的依次为教育产品和服务(27.44%)、信息工程(25.07%)和电信增值产品运营(12.17%),不难看出科大讯飞目前仍是一家以教育产品和信息工程服务为主的企业,其中与人机交互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占总营收4.82%,智能硬件产品占总营收的1.06%,显然科大讯飞的营收并非来自人工智能领域。

曾有财务专家质疑:“从财务报表来看,科大讯飞在经营层面是一家快速增长但含金量不高的公司;在管理层面,是一家扩张很快但效率低下的公司;在财务层面,是一家擅长募资但却不擅赚钱的公司;在业绩层面,是一家大手笔花钱但股东回报率却低下的公司。在其光鲜的增长背后,其实隐含了巨大的风险。”

事实上,从科大讯飞半年财报来看,因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和2.7万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得人机交互服务方面的营收大幅度提升,同比增加131.47%,成长迅猛,不过测算每个客户贡献7285元,基数依然很少。另外,智能硬件产品为科大讯飞带来了营收2697万,但并没有公布叮咚音箱具体销量数据,只是表述在京东线上的销售稳居 WiFi 音箱品类第一,占销量 80%以上,而2016年年报显示叮咚音箱销售不足10万。

不仅如此,今年国内智能音响市场可谓形成了“百箱”大战的局面,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包括联想、小米等众多参与者进来,阿里推出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价格甚至比讯飞便宜,在双十一更是进行了巨额补贴,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仅双十一一天销量便达到100万台,而科大讯飞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亏本销售的。不难想象,一旦BAT等有实力的巨头在语音识别领域进行大规模补贴进行推广,科大讯飞的市场地位会岌岌可危,毕竟大家识别率都在96%与97%左右的时候,用户更关注的就是服务和价格。

其实,尽管BAT这些企业进场晚,但在流量、应用场景、资金实力等方面先天的场景落地能力,这是讯飞远远不能比拟的。

而最让科大讯飞尴尬的事情其实应该是,既不掌握太多的场景消费入口,也缺少构建产品生态的底气。科大讯飞常年走所谓高端路线,过度依赖ToB市场,将自己和产品都打上了深深的2B烙印,导致产品不够贴近市场,决策机制缓慢,经营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的水平跟技术水平相差太多。这也导致讯飞目前尚且缺少一款县现象级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