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等巨头齐齐加码来看,未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产业容量肯定非常可观,才会引来大佬抢食。
据IDC出版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人类产生、复制和消费的数据量达到4.4ZB。而到2020年,数据量将增长10倍,达到44ZB。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下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但全球真正享受大数据红利的公司不足千分之一,人类已挖掘的数据财富更是不到百万分之一。
而大佬们对未来相当乐观。“未来3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数加,将有千余家合作伙伴、万名首席数据官和5万数据科学家诞生,把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拓展至万亿规模。
就在1月20日的2016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阿里云宣布开放阿里巴巴十年的大数据能力,发布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首批亮相20款产品。这一平台承载了阿里云“普惠大数据”的理想,即让全球任何一个企业、个人都能用上大数据。
在输出自身大数据能力的同时,“数加”还向有数据开发能力的团队开放。这些团队可入驻“数加”,借助数加上的工具为各行各业提供数据服务。“这就像在淘宝开店一样,只是他们售卖的是专业能力。”徐常亮表示,阿里云计划用3年时间吸引1000家合作伙伴入驻,共同分享1万亿的大数据蛋糕。
而阿里云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已经在阿里系内部得到了足够有说服力的验证。借助大数据技术,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客户行为进行分析,诞生了蚂蚁小贷、花呗、借呗;菜鸟网络通过电子面单、物流云、菜鸟天地等数据产品,为快递行业的升级提供技术方法。总之,阿里系的内部产品其实是阿里云的第一个尝鲜者,现在阿里云希望能够输出这种能力,共享给更多的机构。
而大麦网成为了阿里云“数加”平台的尝鲜者。通过采用“数加”的推荐引擎,大麦网的研发成本从900人每天降低到了30人每天,效率提升了30倍。
而过去依靠各种定期报告决策的县长们,现在也有了执政利器。阿里云发布了一款针对中国县域经济的数据应用产品,能让每个县域的管理者实时的了解区域的经济态势、产业特点、内需消费等关键数据的走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堪称师爷。
就在发布会上,王坚认为,当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成为公共服务的时候,所有的企业、所有的行业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个人创业者的影响力可以和一万人的大公司影响力相比,而一万人的大公司又具备了小公司的灵活性。当所有的传统公司都有用了大数据的能力,他们就和互联网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此就不再有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之分。
总之,2016年大数据元年的起步,可以让个人、企业、政府、公益机构等,更为低价、平等、民主地尽享大数据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