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1日报道,“墨迹一直将公共价值放在首位,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政府、企业机构能够分享自己的数据,让数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墨迹天气副总裁包越千提出了对商业大数据公共价值的看法。
“对墨迹来说,公共价值是先于商业价值的。我们最重视的还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精准的天气服务。”
在创业型公司纷纷倒闭的资本寒冬中,墨迹天气已在2015年完成C轮融资。那么,作为工具类应用的代表性产品,墨迹天气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天气精准预测?下一步,又将怎样利用数据技术服务商业领域?
提供分钟级预测
自2009年5月登录塞班系统以来,作为一款天气查询工具类应用,墨迹天气用户数一直在不间断增长,目前已达4.7亿,超过8500万的月活跃用户数和4500万的日活跃用户数也在工具型APP中表现抢眼。这款覆盖了中国三分之一左右人口的天气软件,用六年时间,确定了在同类应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当你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在超市收银台等待结账时,可能并不知道屋外已乌云聚拢,几分钟后,你将与一场大雨不期而遇。但如果你接收到墨迹天气“10分钟后下雨”的推送,就可以提前叫一辆的士,即便拎着大包小包也可以轻松回家。这依托的是墨迹天气所拥有的庞大数据库及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包越千介绍,墨迹天气通过三种途径搜集数据,一是综合国家气象局等官方数据及Weather news等国际知名气象服务机构数据;二是通过“众包模式”,墨迹利用独有的用户实时照片分享搭建了用户地理位置UGC平台,每天会收到数十万用户的实况天气报告;第三,墨迹通过旗下智能硬件“空气果”的工业级传感器搜集天气数据。
“每天仅用户实时发布的数据就有400GB。首先我们需要将这些海量的数据导入云端,再基于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将用户产生的图片、文字等分门别类划归,然后分天、分小时展开数据计算、分析作业,最终的结果会进入数据库和报表系统,并通过运营人员的精心设计后才能抵达用户。”包越千说。
同时,墨迹天气也一直在利用人工智能,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来提高播报的准确度。“就像此前会下围棋的谷歌AlphaGo一样,墨迹早已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包越千表示,“通过对UGC平台用户实时信息的深度学习,不断精确搜集场景信息,在为用户提供‘私人订制’服务时,我们能够结合无数历史场景信息选择最优先级的方案,提供最好的预判。”
通过实现量变的大数据搜集分析技术及实现质变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墨迹天气已支持全球70万城市的天气查询;在中国,墨迹天气所涉及的天气数据细化到了城市行政区域、县级、村、街道的级别,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用户也可以看到跟自己更贴近的天气情况,准确率超过80%。
早在2014年,墨迹天气发布了旗下智能硬件设备空气果,999元的定价引来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是否墨迹已不安于只做工具类应用,跟风智能硬件趋势,希望通过卖空气果赚钱?
但在包越千看来,空气果内部配备了高科技工业级传感器,可以接受空气中PM2.5、二氧化氮、粉尘、气温等多项数据,让用户准确了解周围情况,以提升生活品质。但更为重要的是,空气果可以将搜集数据传递至云端,墨迹便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场景进行实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修正APP为用户推送的天气预报。“空气果分为室内版和室外版两种,可以同时为用户实时监控室内外空气和天气情况,也为我们提供数据修正信息,优化我们的预报。”
进军商业气象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在过去50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气象科学取得了突破式的进步。在西方,除了由各国政府提供免费的公共气象服务外,商业气象服务发展成熟。
在中国,气象服务一直由政府气象部门包办,仅为公众提供有限的免费服务,既无法做到实时实地精准预报,在商业气象领域也没能形成规模和产业。
中国商业市场是否没有气象服务需求?“在国内,商业气象服务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我们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会越来越需要掌握实时的气象情况,然而当下它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最基本的满足。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希望做的事情。”包越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