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上海汽车集团展示了全新的智能房车。《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在房车里,语音提问就能获得附近的餐饮、娱乐等信息,全车24小时通过互联网监控保持安全状态。
过去五年里,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令人瞩目,论文与专利的数量居世界前列。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的芯片、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中文信息处理、语音合成与识别、生物特性、特征识别等领域世界领先,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正在涌现,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快速形成。
“蹭热点”炒作再现过度“神化”揠苗助长
大众舆论一再追捧人工智能的同时,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却泼上一盆冷水。不久前,他在北京举办的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发声,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早在今年3月,霍金就曾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他说,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
如果说对人类的威胁还离我们遥远,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新变化就颇为值得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几乎在同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企业。它们炒作人工智能概念,不管是否真正拥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至少在吸引投资和对外合作时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的概念从政府到业内都受到追捧,有业内人士爆料称,养着几十名人均年薪数百万科学家的一家人工智能明星创业公司,其年收入仅有1亿多元人民币,但估值竟然高达近20亿美元。一些企业不发力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只是专注于参加比赛“扩大知名度”,在比拼中又以“科学家数量”及“发表论文数量”论高下。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已培育起诸多优势,但该领域发展前景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社会、伦理、法规等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它需要科学引导,确保安全可控。
在不久前查获的一起案件中,人工智能就成为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今年9月,浙江绍兴警方公布破获全国首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彻底摧毁43个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93人,成功截留被盗的公民个人信息10亿余组,缴获赃款600余万元。
被警方查封的平台叫作“快啊”,曾经是市场上最大的打码平台。它们在破解、窃取、贩卖和盗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上有着完整的链条,其中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识别验证码这个环节。
据了解,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甚至是巨大的。人才储备也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刘庆峰提醒,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不宜被“神化”。技术发展乃至产品化有其自身发展曲线,从技术走向市场,一定是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走向成熟。如果对还在发展中的新技术过度“神化”,就可能对大众造成错误的引导,也不利于产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做强相对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尽管前方多歧路,但人工智能的明天无疑是令人期待的。一些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言,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迎来“风口”,我国可围绕核心企业,做好分类梳理,进一步做强在该领域的相对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乔治·斯穆特,最近聚焦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他与中国科研人员一道,全力打造急性心肌梗死的信息化救治平台。“如果能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真正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他甚至认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普及,人类寿命可能再增加10年。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等技术的加速突破和广泛应用,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带来重大的颠覆性、替代性的影响,成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