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代表,战斗力爆棚的的英国人工智能

有人说今天英国的AI教授都被DeepMind们收割了,这当然是一句戏言,但也侧面证明了这家公司为什么强悍,并且反应出英伦三岛还是有值得他们收割的资源。

多个研究报告都指出,英国的企业家和投资机构在打算进入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时,会习惯性地把科学家聚集在一起,以此作为企业的原始资本。而英国政府也乐于见到这种亦学亦商的现象。

我们来看英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地理分布,会发现除了伦敦以外,牛津、剑桥和爱丁堡是AI企业最集中的三个区域,这也意味着AI企业密集的拥抱甚至依靠着世界顶级学府的支持。

英国AI

比如说 Evi、Vocal IQ、Cytora、SwiftKey 和 Darktrace 等英国AI明星企业,全都是在剑桥创建的,从创始人到投资者,全都与剑桥大学计算机学院密切相关。

这种学术为先、高校为源的AI产业文化,极大程度加强了英国不同于世界任何地区的创业优势。政府并不与企业竞争人才,反而期待学术系统的人才与跨国巨头、创业企业、资本以及孵化器合作,帮助政府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商业价值。

以学带产,成为了英国AI特有的一张牌。在今天,整个英国的高校扶持AI创业形成了鲜明的“2+5模式”。

2是指艾伦。图灵研究所和EPSRC(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人工智能研究所。前者以图灵命名,是英国国家数据科学研究所。被英国政府定义为在整个国家AI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全国AI的核心。而EPSRC则秉承AI优先原则,大量提供AI需要的研究经费和系统性支持。

在这两大机构周围,围绕着全英最好的五所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各自培养AI产业生态、领域优势和人才培养项目。

悠久的历史积累;高度的政府支持;完善的产学转化机制,等等因素加在一起,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让伦敦、剑桥毕业的高等AI人才创业成功,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习惯。

没有巨头,却有战斗力爆棚的创业圈

在今天,英国不到一周就会诞生一家新的AI创业公司。其创业公司能力之强,已经投过美国科技巨头的不断收购,以及AlphaGo的凶猛善战传达给了世界。

但是英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创业公司生猛,却无法诞生巨头的局面呢?

首先还是从英国AI的创业优势说起。保留了高超学术能力的英国,其实一直都在AI商业化上有不少想法。甚至深度学习商业化的技术契机都是在英国提出的,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等,深度学习在英国一等就是三十年……

终于这个机会还是等来了。如今,在GPU等技术带来的算力提升、卷积、复现神经网络等技术成熟后,创业者有了新的机会。大数据带来的机器学习空间,也在让商业化的天平向技术持有者倾斜。

在此基础之上,风险投资开始注意AI这一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云服务提供商开放了开发框架、公共对AI认知提升,都加速了英国所积累的学术优势,快速向产业化转变。

而政府提供的人才培训计划、财务扶持和学术成果标准化售卖,也给了创业者以粮草弹药。

但要注意的是,种种利好之下,英国也并没有出现能比肩互联网巨头的AI大公司。

这或许也是因为整体的社会产业氛围所带来了局限。

英国政府的AI产业报告明确指出:本国人工智能的核心需求是提高现有产业的生产率。缺乏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的英国,在希望用AI快速变现的前提下,将不得不与国际巨头合作,希望留住巨头们的资金和专业技能。这就导致了英国的AI企业始终都是笼罩在美国巨头之下,做的最好也就是被收购而已。

再者,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国家和搞福利社会,传统产业亟待新的增长突破。所以在英国,AI更多是为这些产业的升级服务,而不注重去开拓新的领域,也与互联网产业较为疏远。

种种原因下,英国的AI公司大部分都是初创公司。而做得好的要么是垂直领域解决细分问题,要么就干脆被收购成为大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从而导致AI公司绝大部分都在寻求种子或者天使轮投资,普遍难以获得资本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本土传统产业的需求,以及目前AI获取消费数据的困境,英国人工智能企业中有90%以上都是B2B企业,主要为其他企业提供营销、管理和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