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大数据”的老巢

间谍中心“所有人都是目标”

但该中心建设过程中过分的保密,却让人们对其真实的用途产生了好奇。对于这个被称为“最大且最昂贵的网络安全”项目,许多人更愿意称它为“间谍中心”。有人猜测,这个处在布拉夫代尔的数据中心是为NSA监听每个公民而服务的。NSA这次的大手笔“绝不仅仅只是个数据中心这么简单”,一名情报机构的官员如此说,“所有人都是目标,所有拥有通讯工具的人都是目标。”

早在2011年1月,NSA副局长克里斯。因格里斯就曾来到这个地方视察。接受采访时,因格里斯表示:“该数据中心主要是用来收集、存储及分析信息,为情报部门服务,并且保护国家的电子信息安全。”然而,据媒体报道,在2009年10月召开的记者会上,官方在针对这个数据中心介绍丝毫没有提到“电子信息安全”这个词。

一名情报官员表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数据中心。”据该官员透露,这个中心更重要的任务是破解密码。密码的破译对于情报部门十分重要,这个中心将会承担部分任务。金融信息、国外的军事情报、外交情报以及一些法律文件等都会在这里进行解密。

无孔不入地监控并收集数据

包括苹果、脸谱、微软在内的多个信息科技公司都参与了数据中心的建造工程。考虑NSA两个数据中心的作为,民众担心隐私泄露并非多余,连一些NSA前雇员都担心数据中心是公民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曾在NSA任职的数学专家比尔。宾利指出,“我十分担心NSA会无孔不入地收集数据。”

这个数据中心能存储的监测数据令人瞠目结舌——一百亿亿兆级别的字节,即1000000000000000GB.堪称“无底洞”的数据库足够存储所有类型的电子信息,所有人的电子邮件l、手机通话簿、银行账户、网络活动、谷歌搜索记录乃至停车费收据、出行路线甚至网购清单,都会被它一网打尽。

宾利认为NSA现在存储着所有在美国境内已发送电子邮件的副本,以便政府日后详查。宾利说,一个NSA的电子邮件数据库可以输入“字典选项”来查询,就跟谷歌的形式一样。他说,在“9.11”事件后,“部长海登再次向大家保证NSA没有设立搜索网。这倒是真的,它根本就不需要,因为所有情报都已是它的囊中之物。”

不仅仅是电邮,就连通话信息都在NSA的监控之内。前NSA高级官员威廉。布尼表示,NSA拥有超强的Narus系统,一旦将一个名字输入到这个系统内,这个人的所有通话信息将会被搜索出来。布尼表示,一旦这个布拉夫代尔中心投入使用,所有的这些信息将会在这里储存并分析。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NSA正在建造的数据中心,正是用来储存这些“窃听”来的信息,这个中心能储存全球网民今后100年的通信数据。

前雇员认为计划不道德愤然辞职

比尔。宾利的同事将其称为 “历史上最好的分析师之一”,同时他也是系统“细线计划”的发明者,这个系统曾被广泛作为监听技术而在美国国内广泛使用。

宾利的职业生涯大部分就在NSA度过。1997年,他是NSA世界地缘政治和军事分析报告组的技术总监,负责分析情报。之后,由于NSA背负着大量数据,宾利就开始编写代码,以便能将那些NSA需要的信息分离出来。这便是“细线计划”的开始。

后来,宾利渐渐完善了这个内容,可以将NSA所收集的金融交易、网络搜索、GPS装备等信息整合起来,帮NSA精确地定位所需要的人。2000年,宾利就完成了这个系统,用光纤搭建了一个电脑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将人群实时的关系活动图形化,一举颠覆了NSA以往情报数据的收集模式。

可宾利表示,可以想象,美国官员可以“监视茶党,监视记者,监视任何你想监视的团体或组织”,他说,“这绝不是开国元勋们想要的。”

2001年10月,当宾利觉得NSA被引入一条不道德的道路后,他决定辞职,离开这个工作36年的地方。谈到他所作的决定时,宾利说“我不能成为破坏宪法的同谋。”

“情况十分严重,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了”。宾利表示,他起初发明“细线计划”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追踪国外敌人的一个“小系统”,然而如今却被政府“滥用”。

雇佣1600外语人才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