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用户为中心,看起来小,其实也很大,就是要做到完整。如果这个过程完成了,用户体验还可以优化,技术架构还可以有一个升级,这是我们最近在研究的东西。当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形成成果,只是做一些研究,但是这是方向。
京东大数据的五个价值
《21世纪》:大数据对京东具体带来了什么价值?
李大学:大数据最核心的还是用户画像。这一点做好以后,我们对用户更了解,接下来就可以做一系列工作,比如围绕着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然后围绕网站和APP可以做千人千面,让用户转化率更高。目前千人千面在移动端已经上线,网站在测试后也将上线。
有了用户画像技术还可以对用户分群,我们就知道哪个人群可以赚钱,发优惠券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
第二个层面的大数据应用是预测。对销量的预测决定我们定多少货,从而提高库存管理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再比如,对用户的行为也可以预测,算出你下一个点击是什么。
第三个我们比较重视的应用,就是围绕着商品的价格弹性,进行采销互动。盲目的降价不一定带来销量,以前让我销售额增长就降毛利,让我毛利增长销售额就不增长。大数据告诉你两个都可以增长,通过采销互动可以模拟给你看,毛利有多少,销售额涨了多少,没有采购之前给你模拟出来。
第四个方面,大数据应用就是在运营的其他环节里面,去提高效率,去降成本。比如说库房里优化检货的路径,货架上的摆货逻辑。还有我们的配送网络,一个配送站或自提点该不该开,怎么开,怎么覆盖用户,全国的配送网络怎么优化,全部可以大数据算出来。电商里面成本效率这件事情,没有大数据做不到的。
第五个就是大数据影响我们的决策。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品类怎么去拓展,未来的机会点在哪,公司是否要做战略调整等。领导脑子里面想的东西要经过大数据验证,到底是不是这回事。
京东的决策过程已经渐渐成为用数据说话。
《21世纪》:京东的大数据能力,形成了哪些具体的产品?
李大学:产品有很多,可以说涵括电商的全价值链。我具体讲一个。大家都知道京东有一个JDPhone计划。京东通过这个计划与很多手机厂商合作,通过大数据来决定下一代产品的方向。这背后所涉及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大数据产品——慧眼。
传统的制造商要做一款手机,先去做用户调研,然后闭门造车在家里设计,设计完了生产一堆库存,把库存发到各个零售渠道。我们认为大数据时代,这个模式要变。我们和手机厂商合作,把京东的大数据开放给他们,手机厂商就可以以此为参考,决定他们的产品定位、配置和设计。努比亚和荣耀通过这个计划发展得都很好。
这里面的关键是长期的数据积累,如果没有这个数据积累,大数据技术再牛也没用。
大数据开放考虑API模式
《21世纪》:京东现在的大数据平台也是基于Hadoop,那么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变化的过程,或者说“去IOE”的过程?
李大学:大数据平台非常复杂,Hadoop本身解决的是分布式大数据存储,在这上面还要有实时计算的技术、分布式的挖掘系统。当然这里面还有安全。
所以企业没到一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研发投入很难管理大数据平台。仅仅抓一个Hadoop容易,但是要把他玩转比较难了。你可能几百台Hadoop容易管,像我们上万台的Hadoop集群,就必须有二次开发能力。
京东也在想,未来这些技术,怎么为业界所用,把它开放给行业去用,这是我们未来想去做的,我们希望2015年能在这方面有更多探讨。
至于你说的“去IOE”,这个过程并不明显。京东从中关村起家,最初服务器就是DIY,自己来定义规格。而且我们即将宣布和IT产业核心企业的合作,让更多电商和互联网行业的伙伴分享京东在这方面的成果。基于我们对电商的这种理解,现在市场上的服务器存在很大的浪费,表现在内存和cpu不匹配。
《21世纪》:京东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系统几乎采取自研的模式,这是否与社会分工理论相悖?
李大学:其实我们也跟业界不断做交流,我们研发团队有一句话,“请进来,走出去”。我们的技术开放日,报名的人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