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同之前的“互联网+”、“数字化”一样,正迅速席卷多个行业。
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其中就包括“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3月5日下午,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在北京会议中心驻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仍听到有政协委员在讨论“类脑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今年带来的多份议案都与人工智能有关。“我今年关于人工智能的一项建议,就是加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让人工智能走下神坛。人工智能也许在两三年后,就变成一个常规技术了。”刘庆峰直言。
刘庆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智能产品不是很智能,这是现状。这波人工智能发展,源头创新虽不是来自中国,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制约。中国在核心算法上,已经实现与最先进技术的并跑,局部实现领跑。未来三到五年时间,若能踏实打磨,中国人工智能会走在全球前列。
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2018年,人工智能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对外释放政策支持鼓励的积极信号。
早在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的布局发展做出全面的设计,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今年带来《关于大力发展行业智能的建议》,指出人工智能一定要与行业结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业智能,才能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快速融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企业则加大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而随着人工智能站上风口,相关企业、人才都变得紧俏。“确实存在人才的短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工资比硅谷、英国要高很多。人工智能并不是少数人才能学会,我们需要建立人工智能的培养体系。”刘庆峰表示。
在国务院规划中,除了要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还提出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等。
刘庆峰今年带来了《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建议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中广泛开设人工智能通选课、开设人工智能与相关专业的复合专业,国家相关部委联合支持“人工智能尖端人才培养计划”,并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研究与融合创新应用进行定向支持等。
“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在现有数学、计算机和通讯专业基础上,增加数论有关数学知识,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就能迅速进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刘庆峰表示。
通过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刘庆峰认为能让人工智能“走下神坛”——优秀的大学生,增加一年左右的课程,就能变成现在有点遥不可及的人工智能人才;再过两三年,人工智能可能就跟原来的芯片一样,早前会做芯片就是“大神”,现在做芯片已经是常规技术。
行业应用有望领跑
2006年,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主流算法作为源头核心技术,引领了这波人工智能发展热潮。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突破,则有更多可能。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行业的应用,能带来现实的改变。
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层出不穷,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很多“人工智能”产品其实并不够“智能”,基于人类各种具体需求,有些智能产品并不能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产品并不是很智能,这就是现状。拥有算法能力,用海量数据加以配合,通过真正懂人工智能的研发工程师用好的数据去打磨,人工智能才能在一个个具体领域中取得成功。”刘庆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
在刘庆峰看来,在技术、产业两个维度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其优势。中国原创能力跟美国比有差距,但在类似语音交互等方面,中国的技术在全球领先,中国整体研究力量不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