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委员孟建柱的大数据观

中国IDC圈1月20日报道:新年伊始,1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连续两天邀请律师、学者走进中央政法委机关,“开门纳谏”,听取大家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有律师当面建言:“建议用大数据推动司法改革、推动政法工作!”

长安君立刻“脑补”了咱孟书记的心里话:“终于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为啥这么说?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吧,对如何玩“大数据+”,孟书记早已是高手一枚。习总曾说:“要坚持科技引导……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孟书记的思路是,要用数据文化进行社会治理。

听上去水(bi)平(ge)好高!长安君梳理了孟书记对大数据的“八个推动”,每个都是跟你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安全感永远是大家的第一需求。告诉你,“大数据+”还能这么玩!

1、孟建柱语:推动理念创新,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确立合作、互通、共赢理念

长安君评:“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孟书记的数据文化思路之一,就是要向“地区分割、相互掣肘”的本位主义SayNO。

比如,盯上老百姓“血汗钱”的非法集资案,如果各地区各行业有信息共享机制,就能改变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及时发现“苗头”。但现实中,有的地方和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可标准、接口、编码却不统一,形成了信息“孤岛”。

怎么解决?孟书记提出,不仅要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还尤其强调要“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下面小伙伴们注意啦!以后这种情况要被一票否决:设计过程中,只要不支持互联共享的新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书记说:不.予.立.项。

2、孟建柱语:推动风险共担,运用众创、众包、众智理念,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

长安君评:在人和人充满“连接”的现代社会,没人能独善其身。如果送包裹的快递员、车站的安检员、你和你的邻居大妈都能留个心,随时关注到“治安异样”并汇集到一个统一平台,也许,很多治安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就是风险共担。孟书记说,这是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因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长安君知道,福建等地就与创客互动,搭建了“千人微信群”、“交通违法随手拍”等信息平台;还有一些地方、部门和互联网企业都被“微”动员起来啦,网络有奖举报、网络调委会……办得有声有色。以前有句流行语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在这句话也该update一下,变成“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3、孟建柱语:推动“数据文化”,坚持用数据说话,防止拍脑袋随意决策

长安君评:数据文化?听上去很高深,其实跟你的关系再密切不过!比如堵车,如果以后警察蜀黍能“实时”采集车流数据,自动控制信号灯,堵车是否能有所缓解?比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盲区”,如果大数据能够采集到它的人口流动信息,分析出潜在风险,警力也许就会有针对性地科学调配。

长期以来,管理者们还是习惯了“粗枝大叶”,不善于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孟书记提出数据文化的概念,就是要让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的理念,贯穿公共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做决策也一样,没有数据支撑的决策,其实都是“拍脑瓜决策”。所以,孟书记看得很透——怎么让大数据充分发挥潜能?还要靠管理文化真正转变。否则,再大的数据,发挥不出来,作用也是零!

 4、孟建柱语:推动创新风险预警机制,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

长安君评:长安君要帮大家涨一下姿势,有个定律叫“海恩法则”,即“每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事故隐患。”(嘿嘿,表葱白长安君,其实这是孟书记说的……)。大数据对“保平安”的价值何在?一大价值就在于预警风险、及时切断风险链。让平安管理模式从习惯于“事后救火”,到更注重“事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