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吴军:大数据、机器智能和未来社会的图景

第四、可穿戴式设备改变生活习惯。在大数据时代,可穿戴式设备将扮演很多角色,和以往互相不关联的电子设备不同,它有可能将人一天24小时都连到互联网上。使用者(和背后的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可穿戴式设备了解到每他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这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试想一下,7天24小时监控的心跳和血压数据,一定比在医院一次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地反应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每个人的健康数据将来还可以作为医疗保险收费的凭据,并且帮助人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美国,一些保险公司正在尝试给愿意使用可穿戴式设备,并且证明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较低的保费。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IT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技术在医疗保健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并且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

3.智能机器(机器人)

在2015年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上,各厂家都用“所有东西皆智能(Smart Everything)”来吸引观众。当然,机器人(包括无人机)是展览会上的一个亮点。

无人机本身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美国一家小公司SkyCatch则将它们的智能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家公司让智能机的操作完全(比如换电池、换硬盘)由机器人来完成,用户只需要定义任务即可。苹果公司是SkyCatch的客户之一,目前租用无人机服务监控它的新总部施工情况,每天无人机要出动六、七次到工地上空拍摄出全部的工程进展录像和照片,能了解工地建设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全部的细节。

由于在地面为无人机服务的是是机器人,能派出的无人机的数量可以非常多,频率也可以非常高。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想得远一点,无人机可以查出一个城市全部的违章建筑,任何地方的交通状况,对农业收成的估计、矿山和工地的勘察等等。如果把这种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再进一步扩展,变成为固定机翼的无人机装卸燃料,那么就构成了一直非常可怕的空军。

如果我们再把无人驾驶汽车看成一个种能在地面上行驶的机器人,那么它们经过改装,可以变成为反恐服务的巡逻车。当然,这些要以进一步的机器智能和大数据研究为基础。

当然,智能机器最关键的不在于可以移动的“四肢”,而在于它的大脑。在这超级“机器大脑”的控制下,智能机器可以完成很多人难以完成的事情,从在生产线上取代工人,到取代那些职业人士(金融、法律和医生)。这些在过去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今天正在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会详细论述。

四、大数据、机器智能和未来社会

机器智能无疑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的生活,包括延长人的寿命,但另一方面,我们在欢呼机器智能到来的同时,是否准备好了它对未来社会带来的冲击呢。技术革命的作用常常是正反两方面并存的。我们从对制造业、服务业和国家安全几个层面的影响来说明它。

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即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来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其核心则是通过智能机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工人甚至取代工人,实现制造业的全面智能化。这在提高设计、制造和供应销售效率的同时,也会大大减少产业工人的数量。在中国,全球最大的OEM制造商富士康,一直在研制取代生产线上工人的工业机器人。富士康预计未来它将有上百万的机器人取代装配线上的工人。这一方面使得工人们不再需要到生产线上去从事繁重而重复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则使得工厂里的工人数量将大幅度地减少。

当然,很多人会说,自从大机器出现后,工人的数量就在减少,但是劳动力会被分配到其他行业。但是,如同在2004年经济学家低估了机器可以取代驾驶员的可能性一样,今天我们可能在低估机器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冲击。这一次由机器智能引发的技术革命,不仅仅是替代那些简单的劳动,而将在各个行业取代原有的从业人员,因为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越人类。我们不妨看看机器智能对那些最需要专业技能的行业带来的冲击。

在美国,专科医生,比如放射科医生,是社会地位和收入最高的群体,也是需要专业知识最多,智力水平最高的群体--他们需要在大学和医院学习和训练13年(平均)才能获得行医的执照。这样的工作,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但是,今天智能的模式识别软件通过医学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可以比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更好地诊断病情,而这个成本,只是人工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