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创业投资什么最火?
70%的投资机构可能会告诉你,一定是人工智能(AI)。在清科研究中心的年终报告中指出,有七成的投资机构表示今年仍然会把AI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不过,同样有超过七成的机构都认为AI项目的估值被高估了。
AI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吸金无数,但同样也能看到,高估值的AI项目几乎都是来源于商业化路径明朗,或者已经有具体落地场景的技术公司,比如商汤、旷视、地平线。这一趋势在2018年将会继续存在。
AI改造城市的产业链
“2018年‘AI+’看好的细分领域在哪里不好预测,但是跟物理世界的连接一定有最大的发展。”近日,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陈东平说道,“互联网+”和“AI+”有很大的差别,互联网+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驱动,更多的是软件,连接信息和人;而AI+是要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它天生是跟物联网连在一起。
2月8日,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宣布成立,首任院长李开复在成立仪式上说到,研究院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城市管理实践及相关行业领域中的落地应用。李开复认为,从投资方面看,从政务的角度着手来发展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府有很大的需求,把城市管理好,升级服务,这是一个单独的公司做不到的。
随后,北京海淀区政府发布消息,海淀区与百度签订《建设海淀区“城市大脑”合作备忘录》,此次合作,双方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率先应用“城市大脑”,在科技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开展探索。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AI在交通、环保、安防方面有最直接的应用场景,既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存在,也存在着巨大的刚需。而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加入到AI建设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当中,也是一门好生意。
2016年,阿里云和杭州市政府启动了“城市大脑”计划。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认为,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问题,这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解决的机会,“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去思考如何(重新)构建城市。”
“我们现在的城市还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存在,是一个‘无脑城市’,它需要一个大脑去帮助它更好地运作。”王坚近日说道。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受投资看重的就是在各种端上的应用,以及云端一体的智能化。同样是来自阿里巴巴的副总裁刘松也认为,中国的AI从业者一定要特别关注硬件和端,这是两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AI+”吸金无数
如何让AI这门技术更好地改造更多传统产业,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有巨大的传统产业基础,对于AI创业公司来说,意味着可以“展示拳脚”的地方非常多。很多创业者也会选择商业化落地路径较短的行业来切入。
在今年的CES上,地平线把自研的两款AI芯片带到了展会。一款是面向智能城市、安防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另一款是面向辅助驾驶的处理器。对于地平线来说,今年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地平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首先将面向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商业三类场景。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此前也对一财科技记者说,今年还将在智能家居领域有更多的商业化落地。提到和竞争对手的区别时,余凯说,地平线的AI芯片选择是与场景深度结合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公司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是“交钥匙方案”,即提供软硬件设计一起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去年,地平线获得了由英特尔领投的近亿美元投资。
另一家AI明星创业公司Rokid也在今年发布了一款新产品:消费级增强现实(AR)眼镜RokidGlass。此前,公司已经有了第一代产品家庭机器人和第二代产品智能音箱。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舜德对记者说,Rokid的产品迭代周期在18个月左右。
这种快速迭代的产品模式也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关注。淡马锡近日领投了Rokid的新一轮融资,金额达到1亿美元。
从2015年开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股权投资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大量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智能金融、模拟识别、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