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3月30日报道,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近年来,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或将要加入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行列,而智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智慧便利”也正在或将要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个体产生关联。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而“能否让老百姓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则被视为最有效的检验标准。
当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那么,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推进过程中面临哪些阻碍,又该如何找到最优的发展路径?
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一般认为,得益于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地理信息技术与BIM、社会计算(SocialComputing)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建设“智慧城市”从技术上成为可能,这不仅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智能化和便捷化,也实现了城市功能系统与城市硬件设施及城市居民的协同联动和无缝对接,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方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和市场究竟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3月24日召开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表示,研究和建设智慧城市,重点在于怎样确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果政府大包大揽,完全由政府主导建设智慧城市,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严重的浪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皓认为,当前,立足于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要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思路来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要聚焦两大目标,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坚持惠民为核心;二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这一背景和要求之下,李铁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加强企业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反推的形式改进政府的管理。
“在技术变革过程中,更多是由市场来推动,因为企业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制,能敏锐捕捉到所有用户的需求和所有可能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技术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变化,进而形成庞大的创新推动力。”李铁说。
企业成为建设先锋
不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规模化应用还是专车服务、网上订餐等日常应用,近年来,和智慧城市相关的高效服务案例并不少见,而这些具体案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往往都不乏企业的身影。另外,从国际上智慧城市领域的先进经验来看,许多企业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当下,一些企业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崭露头角并成为该领域的建设先锋。以乐视为例,基于智能手机、超级电视和未来的互联网汽车,乐视提出了“生态创新”的模式,它通过“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让每个用户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都能连接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生态系统和盈利模式,带来了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的双重创新。
乐视网CTO、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强认为,未来的智慧生活场景应该是健康的、舒适的。作为未来智慧家庭的核心部分,智能家居需要生态型创新,更需要打破边界,给予用户极致体验。
与乐视开放的“闭环”生态有所不同的是,另外一些企业则重在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在本次论坛上,一场签约仪式格外引人注目。
华为公司、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三方举行了成立“中国智慧城市及大数据规划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三方将在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先生表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将从政策规范、客户需求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软通动力将提供顶层设计、建设与运营、系统集成、业务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华为则将在物联网、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等信息通信技术上提供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三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强烈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