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3月21日报道:在新经济第一次进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 大数据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在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也足以看到大数据对于我国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在过去的2015年,无论是聚焦大数据发展的《促进大数据的行动纲要》出台,还是十三五规划中都深刻体现了政府对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的重视。那么,到底为何大数据会如此受到政府的关注呢。
阿里研究院旗下的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ADEC)认为,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成为公用基础设施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数据的生产要素角色愈发明显,从IT到DT的变迁成为现实。
大数据发展四阶段
我们认为,大数据发展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发展还是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还处在起步阶段。
第一阶段(扩散期):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数据这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扩散,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态承载了业务数据化的过程,影响的首先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一些行业,比如零售、媒体等,这时互联网公司主要运营的是自己本身业务产生的数据,同时,大量的传统企业和行业用户处在建设IT系统建设的阶段,以积累内部数据为主,数据主要用于查询及报表类应用。
第二阶段(加速期): 互联网公司开启数据业务化的实践,比如以蚂蚁微贷为代表的源于大数据的新业务模式出现并快速发展;拥有重度线下数据资产的传统行业对数据的商业价值加大重视力度,比如金融、电信、政府这类行业,开始加大互联网化力度,注重线上线下数据、内部外部数据、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
第三阶段(转型期): 在传统工业化进入尾声,在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数据通过各种物联网设备产生并渗透到各行业中,离消费者最远的行业比如制造业加速数据化进程,数据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实现对主要传统产业的解构、重构和再造,基于数据的传统产业变革成为主流;
第四阶段(成熟期): 最后是数据价值全面渗透到所有产业之中,数据开放、共享、交换、交易的愿景实现,通过数据的多重融合实现数据商业化、证券化,传统产业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文化和人才都适应新经济发展进行改造,完成范式转移过程。
新技术为大数据发展奠定基石
在谷歌的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不仅仅体现的是谷歌的人工智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谷歌后端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云分析技术实力。云计算技术的日臻成熟奠定了数据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布式数据处理、大规模计算、认知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带动着云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从最早2005年的云计算概念出现到今年10年间,云计算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更多用户从互联网相关的边缘业务上云,已经逐渐把云计算作为实现大数据应用的平台甚至是关键交易类应用平台。
以2015年阿里巴巴双十一912亿交易额的大场景为例,其背后是云计算技术能力成熟的体现,阿里巴巴首次把双十一的应用场景运行于混合云平台上再次验证了云计算对于大规模并发用户交易场景的能力,而OceanBase这种自主研发的数据库支持支付宝峰值高达8.59万次/秒的能力也验证了其所具备的金融级交易数据库的技术水平。
以Hadoop、Spark、Storm、R等为代表的开源大数据技术不仅应用在互联网公司,在传统的行业用户中应用愈发广泛。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智慧化水平获得快速提升,从而开始进入到更多应用场景之中,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新版支付宝钱包成为身份识别的一种方式。
大数据新模式为互联网+创新创业注入新力量
互联网+数据的创新创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主要方向之一,为经济创新带来新增量。目前在大数据营销、大数据信用与风险控制类应用方向有了不少成功的实践。
数据从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到展现整个生命周期会产生各种新的商业模式,目前是数据相关技术领域的业务模式比较清楚,基于开源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服务是主线,但围绕着数据本身如何提供服务,产生商业价值的模式依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