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7月24日报道:2013年全球经济危机呈现新的变化,在跨境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加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吴敏芝表示,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过去的5年里,出口年均增长不到10%,但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却未受到任何影响,发展势头反而更加强劲。
据统计,今年7月,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采购直达平台每日可以接到近10000笔,超3000万美元的跨境贸易订单需求,连续两年保持了7~10倍的买家规模增长。
采购直达,这项曾被阿里巴巴内部称为“轻骑兵”的创新业务,正在大数据背景下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外贸思维。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贸易新格局
一直以来,提到外贸,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动辄几万、几十万美元的“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但金融危机是全球贸易领域一次地震,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的格局正发生明显的变化。
阿里巴巴国际贸易平台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采购总需求并未减少,而是向小批量、多频次方向转变。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市场,买家数量增长明显,最近3年,网站的美国买家数量从200万增长到700万,英国买家的数量从36万增长至160万,与此同时,单笔订单的金额明显减小,大部分订单的单笔金额不超过3万美金,集中在消费品行业;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其需求量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工业品和原材料领域。
吴敏芝解释说,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心态谨慎,传统的海外进口商出于缓解资金链压力和控制资金风险的考虑,倾向于将集中采购变为零散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另一方面,原来位于外贸环节终端的海外中小采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网店经营者,甚至是终端消费者,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也萌发了直接向出口企业采购的需求,因而形成了新一代的进口买家,他们的特征是数量众多,散布在全球各个角落,尽管单次采购数额不大,但采购频率却很高。
根据中国海关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虽有增长但增速放缓。《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最新数据则显示,2011年和2012年,以小额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分别为33%和25%,其中,2012年当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远远高于常规外贸增速。
B2B电子商务在新趋势下的探索
早期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依靠以中国为主的供应商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信息,海外买家通过平台查看供应商信息并做对比后,向企业发出询盘,然后转入传统贸易途径。在此期间,中国的供应商能做的只是等待。
为了适应全球贸易趋势的新格局,2010年,阿里巴巴尝试性地推出“轻骑兵”服务,由阿里巴巴整合中国各产业集群地的优质供应商,然后根据海外买家的个性采购需求快速匹配。结果发现,这项服务不仅可以缩短寻找供应商周期,让海外买家个性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将买家端的需求同步给了国内供应商,让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和产品,甚至联合实现供给。例如,墨西哥的一位买家给广东江门供应商带来500万美元的纸巾订单后,供应商就联合数家工厂,开足马力。
事实上,全球采购需求向小批量,多频次方向发展,使得“轻骑兵”这样新的电子商务服务相对于传统外贸方式的优势逐渐凸显,根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2012年,其平台上的供应商共获得超过45亿美元的订单,而今年则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轻骑兵”的大数据升级
2008年时,阿里巴巴曾预测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因为当时阿里巴巴掌握着国内3000万中小企业的订单询盘。但如今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该如何随时掌握每天的国际贸易动态。
“数据,而且必须是许许多多基于交易的数据组成的大数据”,吴敏芝表示,阿里巴巴前十年在一个信息匮乏的年代,通过互联网帮助客户把信息表达出来,在买卖双方找到价值点上,提升了企业效力。但如今,信息已经不是成为一个最重要的瓶颈,甚至是到了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所以阿里巴巴必须深耕下去,通过买卖家相互分享的数据,挖掘出对他们最有效的的信息。此前,在电子商务领域,由于国际贸易有着较特殊的行业形态,多年以来并未形成深度的数据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