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先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数据在哪里?二是数据放哪里?三是数据怎么用?
1.数据在哪里?
都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分享经济的时代,消费者正在放弃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企业,转而投入分享型企业的怀抱,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Uber让座驾更好地分享,Airbnb让空闲的房屋更好地分享,八戒网让创意和设计更好地分享……现在看,一切可以分享的都是价值数据。
在分享经济的时代,真正分享的是有效的供需关系。因此,在分享经济中,更重要的其实是创建供需场景,建立供需联系。
数据也是相同的道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遍布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正在越来越多地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各种交互数据、传感数据正源源不断从各行各业迅速生成。这些数量庞大、种类广泛、迅速产生和更新的大数据,蕴含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如何能够有效挖掘并体现出数据的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窃以为,关键就在于建立数据使用的场景并搭建数据交易平台。
比如说,城市规划设计院需要对新区进行商业价值评估,可以通过运营商的网格数据分析提供区域人口及经济状况解析;再比如,医疗机构需要在一段时期对药物及医疗设备做储备,可以通过医保报账平台统计该区域的医疗诊断及药物使用情况,预测出该区域可以发生的大规模疾病,从而及时储备相关资源。
重要的是,帮助数据消费者更加迅速有效地找到他们需要的数据,并促成双方交易。
2.数据放哪里?
如此大规模的数据存放在哪里也是考验大数据产业的要素之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足够的资源去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而在这方面,运营商恰好可以提供服务。
通信行业有个词叫做“电信级服务”,意思是通信服务要具备不间断运行、大容量、高稳定性、可靠性等特点。而要达到这些条件,就需要完备的QoS保障机制,而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通信机房。
因此可以说,在数据机房方面,通信运营商具有先天的优势。
能否将此作为运营商进入大数据市场的切入点呢?开放、合作就成了这个部分的关键词。前文说过,传统机构中有很多数据与信息孤岛,要想打破不断构筑的“数据墙”,首先是要将他们集中化的存储、管理、运营。因此,运营商的高标准数据中心或许只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要让源自不同领域的数据发生“化合作用”的前提是将这些数据存放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里。
ICT基础设施有连接和存储的作用,其产生的数据通过不同的终端存储下来,这些数据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才会有价值。而运营商同时具备连接和存储两项功能。
面向未来,运营商数据中心将成为网络的中心,构建面向业务的敏捷、柔性、绿色的云IT基础架构将使运营商数据中心成为新一代ICT基础设施的驱动中心。
3.数据怎么用?
先问一个问题,运营商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是端到端的质量保障不足导致用户体验还不够好吗?是受到OTT业务的冲击导致传统业务快速下滑吗?还是业务量收剪刀差不断加大、投资压力日趋吃紧吗?个人认为都不是的。
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于用户往往满足于现有的业务。这会让我们产生严重的路径依赖,从而也会形成“自满”情绪。
事实上,运营商现在面临了三大转变:
一是从关注功能向关注最终用户体验转变;
二是从提供语音和带宽向提供丰富、开放的ICT融合信息服务转变;
三是从基于人口红利的增长向应用创新增长转变。
这三个转变带来了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研发模式和科技创新的转变,将驱动电信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数字化运营。
没错,就是数字化运营。
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做:一是盘点数据资产;二是建立计算能力;三是开放数据平台。按照贵州移动芈大伟总经理的思路,运营商大数据发展路径分为1.0、2.0和3.0三个版本。
大数据1.0主要针对运营商内部分析,建设重点以数据整合和能力构建为主,为数据价值发掘奠定基础,重点支撑精准营销和精确建网;大数据2.0主要针对数据价值提升,重点是逐步拓展对内对外数据价值挖掘的能力;大数据3.0主要针对数据变现,聚焦重点客户和行业,构建数据生态系统,逐步凸显外部收入。